[发明专利]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4637.0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翔;杨强;刘百红;岳承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速度 自动 拾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属于油气及煤层气地震勘探与开发领域。本方法包括:(1)创建网格数据:将以标准地震数据格式存储的速度谱数据转换成二维网格数据;(2)设置计算时窗并在计算时窗区域内确定最大值位置;(3)定义速度搜索阈值vh,将计算时窗向下移动一个单元,然后在计算时窗的区域内搜寻最大值Vmax,如果找到的最大值Vmax大于阈值vh,则记录下该最大值Vmax的位置,即其对应的二维数组的下标n和k的值,如果找到的最大值Vmax小于阈值vh,则放弃记录;(4)完成速度曲线连接,形成未插值的速度曲线;(5)对步骤(4)得到的未插值的速度曲线进行速度曲线插值获得最终的速度曲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及煤层气地震勘探与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速度谱(以下简称速度谱)与频谱的概念类似,是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在地震资料处理及后期的地震数据解释中将非常广泛地利用到速度数据,而速度数据的来源就是速度谱的拾取。目前速度谱的拾取都是采用人工交互方式完成的,时间长、效率低。
目前现有的速度谱自动拾取手段有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速度谱自动拾取等,但是其技术复杂,效率低,不能全局解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将速度谱剖面数据转换成二维网格数据,并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搜索出每行峰值数据,再设置时窗寻找区域最大值,最终利用约束条件完成速度曲线的连接。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包括:
(1)创建网格数据:将以标准地震数据格式存储的速度谱数据转换成二维网格数据;
(2)设置计算时窗并在计算时窗区域内确定最大值位置:
定义计算时窗的宽度w,并在计算时窗的区域内搜寻最大值Vmax,并以第一个计算时窗中的最大值所在行的位置为速度曲线的起始位置;
所述计算时窗的区域为w×k;
(3)定义速度搜索阈值vh,将计算时窗向下移动一个单元,然后在计算时窗的区域内搜寻最大值Vmax,如果找到的最大值Vmax大于阈值vh,则记录下该最大值Vmax的位置,即其对应的二维数组的下标n和k的值,如果找到的最大值Vmax小于阈值vh,则放弃记录;
一个单元是指计算时窗的宽度w;
(4)完成速度曲线连接,形成未插值的速度曲线;
重复第三步,直到计算时窗依次移动到网格数据的底部,完成所有区域最大值Vmax所在位置的记录,并将各个位置依次连接,形成未插值的速度曲线;
(5)对步骤(4)得到的未插值的速度曲线进行速度曲线插值获得最终的速度曲线。
所述步骤(1)是这样实现的:
标准地震数据格式存储的速度谱数据中,S(n)表示样点值,n表示数组序列,将标准地震数据格式存储的速度谱数据转换成网格数据后,网格数据中用S(n,k)表示样点值,n和k分别表示y轴方向与x轴方向的序列。
所述步骤(2)中的计算时窗的宽度选择范围为3~20行。
所述步骤(3)中阈值vh的取值为第一个计算时窗中的最大值Vmax的二分之一。
所述步骤(5)是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对未插值的速度曲线进行插值,即对每两个相邻的位置采用线性插值公式得到这两个位置之间的曲线,然后依次完成所有相邻位置的计算即得到最终的速度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学调查定深声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分布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