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3906.1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向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2;C04B18/16;C04B14/18;C04B1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垃圾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建材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使用保温材料时,多使用苯板、挤塑板或聚氨酯发泡等保温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保温隔热效果比较好,但是它们的防火性能差,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用到高层建筑物时,抗风压性较低;聚氨酯在使用时用聚氨酯发泡剂发泡,聚氨酯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而且在做隔热材料后不能完全排除,所以环保系数大大降低,而且成本也很高;胶粉聚苯颗粒、珍珠岩颗粒正逐渐被广泛使用,该保温材料现场施工,因材料为固体颗粒,便于运输,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法简单,具有防火性能优良,成本较低等优势特点,且无污染,但是也存在问题,即,其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层外层需要涂抹防裂材料,且保温层
涂抹后需固化干燥后方可进行防裂处理,这就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因此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废建筑垃圾用量大、节能环保,能够明显改善保温砂浆的保温性能,增强保温材料与边界砂浆的粘贴性,降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废建筑垃圾70-80份;竹炭8-10份;膨胀珍珠岩6-8份;发泡剂8-10份;石膏5-7份;硅酸盐水泥10-15份;河砂20-25份;草木灰2~3份;磷酸三丁酯0.3-0.5份;
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废建筑垃圾用颚式破碎机破碎成尺寸为2mm~4mm的大颗粒建筑垃圾料后,在电阻炉中加热到650-750℃、保温2-3小时;冷却后采用球磨机球磨1-2小时,最后与竹炭、膨胀珍珠岩、发泡剂、石膏、40-50%水进行混合,混合进行发泡处理;
(2)、将发泡后的混合料与硅酸盐水泥、河砂、草木灰、磷酸三丁酯和剩余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混合料放入模具中制坯,生坯在蒸压养护阶段,包括真空、升压、恒温恒压和降压阶段,各阶段的参数及过程为:真空:0.02~0.04MPa,抽真空时间为0.8~0.9h;升压:0.08~1.0MPa,升压时间为1.2~1.8h;恒温恒压:0.7MPa,恒压时间为3~5h,恒温温度为145~160℃;降压:降到常压,降压时间为1.2~1.5h。
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废建筑垃圾75份;竹炭9份;膨胀珍珠岩7份;发泡剂9份;石膏6份;硅酸盐水泥12份;河砂22份;草木灰2份;磷酸三丁酯0.4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合我国废建筑垃圾量大、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了各种物料的组成结构和化学特性,废建筑垃圾用量大、节能环保,能够明显改善保温砂浆的保温性能,增强保温材料与边界砂浆的粘贴性,降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保温板,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废建筑垃圾75份;竹炭9份;膨胀珍珠岩7份;发泡剂9份;石膏6份;硅酸盐水泥12份;河砂22份;草木灰2份;磷酸三丁酯0.4份;
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废建筑垃圾用颚式破碎机破碎成尺寸为2mm~4mm的大颗粒建筑垃圾料后,在电阻炉中加热到650-750℃、保温2-3小时;冷却后采用球磨机球磨1-2小时,最后与竹炭、膨胀珍珠岩、发泡剂、石膏、40-50%水进行混合,混合进行发泡处理;
(2)、将发泡后的混合料与硅酸盐水泥、河砂、草木灰、磷酸三丁酯和剩余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混合料放入模具中制坯,生坯在蒸压养护阶段,包括真空、升压、恒温恒压和降压阶段,各阶段的参数及过程为:真空:0.02~0.04MPa,抽真空时间为0.8~0.9h;升压:0.08~1.0MPa,升压时间为1.2~1.8h;恒温恒压:0.7MPa,恒压时间为3~5h,恒温温度为145~160℃;降压:降到常压,降压时间为1.2~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向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向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3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