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印楝素、苯氰菊酯和四溴菊酯的高效杀虫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21377.1 申请日: 2014-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4322538A 公开(公告)日: 2015-02-04
发明(设计)人: 李鹏;方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康和食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53/08 分类号: A01N53/08;A01P7/04;A01N43/90
代理公司: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代理人: 齐晓静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有 印楝素 苯氰菊酯 四溴菊酯 高效 杀虫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杀虫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印楝素、苯氰菊酯和四溴菊酯的高效杀虫剂。

背景技术

农产品中杀虫剂的残留和对动物的毒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印楝素:

英文名称:azadirachtin

英文别名:

Azadirachtin;Azadirachtin A;Azadirachtin-A;Bioneem;CCIRS9142;CCRIS9142;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121701;HSDB7372;NSC368675;NeemAzal;

CAS:11141-17-6

分子式:C35H44O16

分子量:720.7143

相对密度:1.513g/cm3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系楝科楝属乔木,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缅甸和印度,在70多个国家有分布和种植,以印度等亚洲国家产量最大。印楝的果实、种子、种核、枝条、树叶、树皮及树液中都含有活性物质,但以种子尤甚。迄今,印楝中已发现了100多种化合物,至少有70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它们为二萜类、三萜类、戊三萜类和非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印度苦楝子素、苦楝三醇和印楝素等,这些提取物对昆虫有拒食、干扰产卵、干扰昆虫变异,使其无法蜕变为成虫、驱避幼虫及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达到杀虫目的。

印楝素是从印楝树种里提取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可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室内卫生害虫,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类从印楝中分离出来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它属于四环三萜类。印楝素可以分为印楝素-A,-B,-C,-D,-E,-F,-G,-I共8种,印楝素-A就是通常所指的印楝素。

一般公认的印楝素对昆虫的作用机理有如下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通过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应器官产生拒食作用;通过对中肠消化酶的作用使得食物的营养转换不足,影响昆虫的生命力。高剂量的印楝素可以直接杀死臭虫、跳蚤等昆虫,低剂量则致使出现永久性幼虫,或畸形的蛹、成虫等。通过抑制脑神经分泌细胞对促前胸腺激素(PTrH)的合成与释放,影响前胸腺对蜕皮甾类的合成和释放,以及咽侧体对保幼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昆虫血淋巴内保幼激素正常浓度水平的破坏同时使得昆虫卵成熟所需要的卵黄原蛋白合成不足而导致不育。

印楝素能降低昆虫的血细胞数量、降低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淋巴中海藻糖和金属阳离子浓度,能抑制昆虫中肠酯酶和脂肪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磷酸酶和葡萄糖酶的活性,降低昆虫的取食率和对食物的转化利用率,能影响昆虫的正常呼吸节律,降低昆虫脂肪体中DNA和RNA含量,降低雌虫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中蛋白质、糖原和脂类的含量及一些酶的活性,对雄虫生殖系统有影响,使昆虫的脑、咽侧体、心侧体、前胸腺、脂肪体等发生病变,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干扰昆虫生长发育。

20世纪60年代,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印度进行生物考察时巧遇了一场蝗灾,当时,有一群蝗虫铺天盖地地压向一片作物,顷刻之间,这片作物就被蝗虫蚕食得荡然无存,但是其中有一棵树安然无恙,这就是印楝树。这位科学家研究分析,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含有一种物质——印楝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印楝树具有趋虫治病的神奇功能。后经进一步研究,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室内臭虫、跳蚤、苍蝇、蚊子等都具有驱杀效果。试验证明,印楝对防治10目400多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特别是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有特效,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

苯氰菊酯:

中文别名:苯氰菊酯;右旋苯醚氰菊酯;右旋-顺反式-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2-氰基-3-苯氧基苄基酯

英文名称:Cyphenothrin

英文别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康和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康和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1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