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废纸再生利用的再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8515.0 | 申请日: | 2014-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满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满珍 |
主分类号: | D21J3/00 | 分类号: | D2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废纸 再生 利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废纸再生利用的再生器。
背景技术
废物利用,资源再生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公司着力研究该项目,对于家庭中的废纸再生利用,尚无相应的产品上市,在很多的家庭中,废纸一般采用直接丢弃,即使环保家庭而言,一般只是采用折叠成纸杯纸篓等等,但是耗时又费力,同时使用价值不高,无法再次利用,整体的利用不高,故此本发明人就此进行多年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废纸再生利用的再生器,能实现废纸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所得产品品质好、硬度高,使用时间久,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废纸再生利用的再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座在所述模具座内形成模具腔,所述模具腔的内壁形成软金属层,在所述软金属层与所述模具座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设置在所述模具座外壁上的热气泵连接;在所述模具腔的底部形成通孔,所述通孔与设置在所述模具座外壁上的抽水泵连接;还包括模具盖,所述模具盖上形成与所述模具腔相配合设置的模具,所述模具上带有振动旋转电机,在所述模具内部设有加热器。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模具用金属制成。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带显示屏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模具座的外壁上,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振动旋转电机、所述加热器、所述热气泵、所述抽水泵连接。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模具底端外壁形成外螺纹,在所述模具腔的端口内壁形成内螺纹。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将模具盖与模具座形成很好的固定,同时模具盖上的模具在模具腔内还有回转的余地,不影响产品定型挤压,另外借助振动旋转电机可以提高产品表面平整,硬度合适,厚薄一致,耐用性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方便,产品成型效率高,时间短,品质好,由于产品内外两面同时加热,受控制面板的控制温度,故此根据不同的产品可以使用不同的温度,节约能耗。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废纸和水混合倒入,再通过模具与模具座之间的高强度压以及外部温度加热,几秒钟中就可以成型,非常快。
2、本发明所得产品结构牢固,加热处理后定型效果好,硬度高,使用时间久。
3、本发明可反复使用,同时清洗也方便。
由上可知,本发明能实现废纸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和成本,所得产品品质好、硬度高,使用时间久,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用途。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模具座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废纸再生利用的再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座1在所述模具座内形成模具腔2,所述模具腔2的内壁形成软金属层3,在所述软金属层3与所述模具座1之间形成空腔4,所述空腔4与设置在所述模具座1外壁上的热气泵5连接;在所述模具腔2的底部形成通孔6,所述通孔6与设置在所述模具座1外壁上的抽水泵7连接;还包括模具盖8,所述模具盖8上形成与所述模具腔2相配合设置的模具9,所述模具9上带有振动旋转电机10,在所述模具9内部设有加热器11,所述模具9用金属制成,本发明还包括带显示屏12的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设置在所述模具座1的外壁上,所述控制面板13与所述振动旋转电机10、所述加热器11、所述热气泵5、所述抽水泵7连接,所述模具9底端外壁形成外螺纹,在所述模具腔2的端口内壁形成内螺纹。
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废纸和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倒入模具腔2内,盖上模具盖8,也就将模具盖8旋转到模具腔2内,实现模具盖8上的模具9与模具腔2之间形成紧紧扣压,在一定时间后即可成型,本发明适合不同的废纸,但是一般为废报纸为合宜。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可以进行加热一次性烘干制成,本发明还包括加热器11,通过控制板13进行控制,设置为合适的温度,故此加热加上按压即可形成高质量的产品,非常符合家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满珍,未经高满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8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行加双环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
- 下一篇:一种滚动式整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