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3362.0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柘植广志;山口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H02K3/14 | 分类号: | H02K3/14;H02K3/04;H02K15/04;H02K15/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定子 制造 方法 以及 线圈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3月8日、申请号为201180012947.9、发明名称为“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如该文献1的图3所示,以扁立缠绕方式来制作线圈。另外,专利文献1中,如图2、图6、图8所示,线圈末端部具有形成为曲柄状的头顶部。由此,线圈末端部彼此成为在定子的轴向上重叠的状态,而避免在该轴向上干涉。
专利文献2中,如该文献2的图14所示,以扁平缠绕方式来制作线圈。另外,专利文献2中,如图16所示,连接线圈的槽插入部与线圈末端的过渡部之间的部分具有2处扭转位置。并且,专利文献2中,如图2所示,线圈末端部彼此为在定子的径向上相互重叠的状态(即,在定子的径向上不干涉的形状)。
专利文献3的定子铁心71如图32所示,具有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的多个槽71a、以及分别安装于一对槽71a的多个线圈72。各槽71a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比开口部的内侧的槽71a的部位的宽度狭窄的宽度。各线圈72具备:分别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边部72a以及第二边部72b;与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三边部72c;以及与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的第二端连接的第四边部72d。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以具有能够嵌插于一对槽71a内的厚度的方式通过对齐绕组而层叠。第三边部72c位于在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的延伸方向上从该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偏离的位置,并且以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比槽71a的开口部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方式层叠。而且,通过使第三边部72c通过槽71a的开口部,来将第一以及第二边部72a、72b安装于两槽内而与定子铁心71组装起来。
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定子的制造方法,即,预先准备多个线圈,将各线圈的第一侧边插入定子铁心的多个槽中的一个,之后,将各线圈的第二侧边插入其它的槽中的一个,当观察定子铁心的端面时,线圈为重叠成螺旋状的形态。专利文献4的方法中,使用保持夹具,来将预先形成的多个线圈安装于定子铁心,在该保持夹具的外周形成有以定子铁心的槽的间距的整数倍的间距设置的狭缝状的多个保持槽。将各线圈的第一侧边配置于上述保持夹具的外侧,并且,将第二侧边配置于上述保持槽内,在该状态下,沿保持夹具的圆周排列各线圈。另外,在保持夹具的端面设置具有与定子铁心的内齿对应的多根叶片部的辅助夹具,而使各线圈的第一侧边保持于对应的上述叶片部的间隙。将该保持夹具与辅助夹具的组合从辅助夹具插入上述定子铁心的内侧,而利用辅助夹具来对各线圈的第一侧边进行导向,并利用保持夹具的端边缘部将各线圈的第一侧边压入定子铁心的对应的槽。这样,使配置于定子铁心的内侧的保持夹具转动规定角度,以与定子铁心的对应的槽匹配的方式定位保持槽,之后,利用推压部向径向外侧推压各线圈的第二侧边,而使其插入定子铁心的对应的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4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3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53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66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如图10所示,邻接的异相的线圈在定子的轴向上相互重叠,从而难以插入相间绝缘纸,而不适用于高电压机。
专利文献2中,如图19所示,扭转数量(扭转位置)为“2”即较多,从而线圈加工负荷大。由此,预先涂在线圈上的瓷漆等绝缘皮膜劣化,从而不适用于高电压机。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定子中,是线圈72的第三边部72c位于定子铁心71的径向内侧的形状,从而旋转电机的设计上的制约大。
专利文献4的方法中,由于使保持夹具旋转的角度大,从而与此相伴地线圈的变形量变大。而且,若线圈的变形量大,则线圈的残存应力变大,从而线圈难以插入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在线圈末端,能够减少扭转的数量,并且能够容易插入线圈间绝缘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能够减少旋转电机的设计上的制约、且不使线圈较大变形地制造定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3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