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禁实现方法、终端、门禁识别装置及用户授权服务中心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9528.1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史远;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振伟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禁 实现 方法 终端 识别 装置 用户 授权 服务中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及数据业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禁实现方法、 终端、门禁识别装置及用户授权服务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商业楼宇 及政企办公场所都安装了门禁系统以加强对出入人员的管理,在强化了这些场 所的安全措施的同时,门禁系统也为一些临时访问人员以及非常驻人员的正常 通行带来了不便。
目前经常采用的门禁系统主要采用包括近场通信(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在内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技术、蓝牙识别技术、及指纹或虹膜识别等技术进行用户身份的识别,以上这 些识别方式都需要预先保留用户身份特征,例如,采用RFID、蓝牙识别技术时, 需要将RFID门禁卡或者蓝牙钥匙的密钥预先录入到门禁系统的主控设备,而 采用指纹及虹膜识别技术时,则需要主控设备预先保存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现有采用RFID识别、蓝牙识别、指纹及虹膜识别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需要预先将用户识别特征如密钥、指纹、虹膜等预先录入到主控设备中, 再通过门禁系统的传感器对访客持有的用户特征进行识别并与主控设备中的用 户识别特征进行比对以确认访客的通行权限,导致该方式的灵活性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当用户不属于主控设备已录入信息的常驻用户时,尤其是当用户为临 时访问的访客时,由于主控设备中不存在该访客的用户特征,访客将无法通过 门禁系统,这时,通常需要采用其他人工干预方式来解决,如进行人工登记、 电话沟通物业或受访者直接接引访客进入等方式解决。在一些临时访问十分频 繁的场所,如,很多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因为临时访问的人数较多导致门禁 系统的可用性下降,大幅增加物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给受访者带来很多 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智能门禁实现 方法、用户授权服务中心、终端及门禁识别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向用户授权服务中心发送通行授权申请信息;
第一终端接收用户授权服务中心发送的授权指令代码;
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终端部件活动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 终端部件活动状态信息执行相应部件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终端部件活动状态 信息包括:
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以下终端部件活动状态信息至少之 一:终端的震动频率、音频片段、光的闪烁频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终端部件活动状态信息执行相应部件 活动,包括:
当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终端的震动频率时,第一终端按照 所述震动频率执行终端震动;
当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音频片段时,第一终端播放所述音 频片段;
当第一终端将所述授权指令代码解析为光的闪烁频率时,第一终端按照所 述光的闪烁频率执行光闪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门禁识别装置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传感信号;
门禁识别装置将所述传感信号解析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至 门禁控制中心以确认所述数字信号是否为合法的授权指令代码;
当门禁控制中心确认所述数字信号为合法的授权指令代码时,门禁识别装 置接收门禁控制中心发送的通行指令,并根据所述通行指令开启门禁。
上述方案中,所述门禁识别装置将所述传感信号解析为数字信号,包括:
当所述传感信号为震动信号时,所述门禁识别装置将所述震动信号解析为 震动频率,并根据预设协议将所述震动频率解析为数字信号;
当所述传感信号为音频信号时,所述门禁识别装置将所述音频信号解析为 声音频率,并根据预设协议将所述声音频率解析为数字信号;
当所述传感信号为闪光信号时,所述门禁识别装置将所述闪光信号解析为 光的闪烁频率,并根据预设协议将所述光的闪烁频率解析为数字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授权服务中心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通行授权申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9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排队等候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辆行驶轨迹调整方法及车辆行驶轨迹调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