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模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6925.X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0/02 | 分类号: | C22C30/02;C03B9/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模具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玻璃模具材料,还涉及一种玻璃模具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模具是用于制造玻璃容器的装备,玻璃制品的成型、以及玻璃制品的成型质量都取决于模具的质量。
随着玻璃制瓶机速的不断发展,轻量化瓶子的不断推出,小口压吹工艺对模具材料又有进一步的特殊要求,传统的钒钛钼铸铁玻璃模具就显得有所力不从心了,比如:耐磨性跟不上要求,硬度不够,有时往往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麻点”而导致模具提前达到寿命,以及高机速下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高温疲劳强度。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模具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石墨 30-50份;
铜 0.6-0.88份;
硅 3-5份;
钨粉 10-15份;
钛 0.5-0.98份;
钼 0.012-0.335份;
铁粉 30-35份。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0.3-0.8重量份的磷。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先将铁粉和钨粉倒入双锥混料机进行充分混合,搅拌转速为1900-2000转/分,混合时间为20-25分钟,然后再将其他成分倒入,再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30-40分钟,搅拌转速为1600-1800转/分,形成混合物料;
b、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和变质处理,其中熔炼时的温度为1400-1500℃,变质处理的温度为1200-1300℃;
c、将步骤b中处理好的物料浇注成型,最后进行发黑防锈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模具组分配比科学合理,添加的钛和铜,大大增加了耐磨效果和硬度,同时性能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寿命,制备工艺简单易得,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石墨 30份;
铜 0.6份;
硅 3份;
钨粉 10份;
钛 0.5份;
钼 0.012份;
铁粉 30份。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先将铁粉和钨粉倒入双锥混料机进行充分混合,搅拌转速为1900转/分,混合时间为20分钟,然后再将其他成分倒入,再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30分钟,搅拌转速为1600转/分,形成混合物料;
b、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和变质处理,其中熔炼时的温度为1400℃,变质处理的温度为1200℃;
c、将步骤b中处理好的物料浇注成型,最后进行发黑防锈处理。
实施例2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石墨 40份;
铜 0.71份;
硅 4份;
钨粉 12份;
钛 0.75份;
钼 0.15份;
铁粉 32份。
磷 0.3份。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先将铁粉和钨粉倒入双锥混料机进行充分混合,搅拌转速为1950转/分,混合时间为22分钟,然后再将其他成分倒入,再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35分钟,搅拌转速为1700转/分,形成混合物料;
b、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熔炼炉中进行熔炼和变质处理,其中熔炼时的温度为1450℃,变质处理的温度为1250℃;
c、将步骤b中处理好的物料浇注成型,最后进行发黑防锈处理。
实施例3
一种玻璃模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石墨 50份;
铜 0.88份;
硅 5份;
钨粉 15份;
钛 0.98份;
钼 0.335份;
铁粉 35份。
磷 0.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6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管式热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内生短小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制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