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复式煤气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6634.0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夏雄;段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夏雄 |
主分类号: | C10J3/58 | 分类号: | C10J3/58;C10J3/72;C10K1/2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复式 煤气 发生 系统 | ||
1.一种多元复式煤气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1)、脱硫釜(2)、还原炉(3)、预热器(4)、洗气塔(5)、释放塔(6)和电捕焦油器(7);燃烧器(1)的出气口与脱硫釜(2)的进气口连接相通,脱硫釜(2)的出气口与还原炉(3)的进气口连接相通,还原炉(3)的出气口直接通向用户(8)使用;用户(8)排放的烟气气流的出口与预热器(4)的一个进气口连接相通,预热器(4)的一个出气口与洗气塔(5)的进气口连接相通,洗气塔(5)的通液口与释放塔(6)的通液口连接相通,释放塔(6)的出气口与预热器(4)的另一个进气口连接相通,预热器(4)的另一个出气口与燃烧器(1)的炉腔连接相通;电捕焦油器(7)与燃烧器(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复式煤气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烧器(1)包括燃烧炉体(1-1),燃烧炉体(1-1)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1-2)和第一出气口(1-3),燃烧炉体(1-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渣口(1-4),两个出渣口(1-4)进行水封;在第一进料口(1-2)上安装有干馏煤仓(1-5),干馏煤仓(1-5)的进料口上设有双钟罩加煤机(9),干馏煤仓(1-5)与电捕焦油器(7)连接相通;燃烧炉体(1-1)的一端设有双螺旋进料装置(10),双螺旋进料装置(10)与第一进料口(1-2)都位于燃烧炉体(1-1)的同一端;双螺旋进料装置(10)包括两个呈上下布置的进料筒,进料筒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螺旋进料杆(10-1),上进料筒(10-2)的排料口与下进料筒(10-3)的投料口对接相通,下进料筒(10-3)的排料口与燃烧炉体(1-1)连接相通;燃烧炉体(1-1)内壁上位于第一进料口(1-2)下方、下进料筒(10-3)排料口上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下料板(1-6),燃烧炉体(1-1)内壁上位于下进料筒(10-3)排料口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二下料板(1-7);燃烧炉体(1-1)内的底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转动式炉排(1-8),转动式炉排(1-8)的一端位于第一、二下料板(1-6、1-7)的下方、另一端位于燃烧炉体(1-1)另一端的出渣口(1-4)上方;
所述的脱硫釜包括脱硫炉体(2-1)、侧烟道(2-2)和偏心锥釜底(2-3),脱硫炉体(2-1)内设有炉腔,腔壁上设有保温耐火材料层(2-4),脱硫炉体(2-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5),脱硫炉体(2-1)侧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6);侧烟道(2-2)的内腔壁上设有保温耐火材料层(2-4),侧烟道(2-2)固定在脱硫炉体(2-1)外侧壁上第一进气口(2-6)对面的位置,侧烟道(2-2)的顶部腔口为第二出气口(2-7);偏心锥釜底(2-3)安装于脱硫炉体(2-1)和侧烟道(2-2)底部,并且偏心锥釜底(2-3)的内部空间与脱硫炉体(2-1)的炉腔和侧烟道(2-2)的内腔相通,偏心锥釜底(2-3)的锥部开设有出灰口(2-8),脱硫炉体(2-1)位于出灰口(2-8)上方,侧烟道(2-2)位于远离出灰口(2-8)的一侧;偏心锥釜底(2-3)的出灰口(2-8)上方设有震动炉排(11),震动炉排(11)包括上、下支撑架(11-1、11-2),上、下支撑架(11-1、11-2)之间固定有若干根工字钢(11-3);上支撑架(11-1)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设置的方钢炉篦条(11-4),每相邻的两根方钢炉篦条(11-4)之间安置有一根圆钢炉篦条(11-5),上支撑架(11-1)上还安装有震动电机(11-6);下支撑架(11-2)上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螺栓(11-7),支撑螺栓(11-7)的顶端穿过下支撑架(11-2)后紧固有螺帽(11-8),支撑螺栓(11-7)的底端固定在偏心锥釜底(2-3)上,并且支撑螺栓(11-7)上位于下支撑架(11-2)与偏心锥釜底(2-3)之间的部分上套有弹簧(11-9);脱硫炉体(2-1)的第二进料口(2-5)以及偏心锥釜底(2-3)的出灰口(2-8)上都安装有双钟罩加煤机(9);
所述的还原炉(3)包括还原炉体,所述的还原炉体分为上还原炉体(3-1)和下还原炉体(3-2),上还原炉体(3-1)的炉腔与下还原炉体(3-2)的炉腔连接相通;上还原炉体(3-1)的顶部设有第三进料口(3-3)、炉壁的上部设有第三出气口(3-4),第三进料口(3-3)上安装有双钟罩加煤机(9),上还原炉体(3-1)的炉壁为夹层结构,并且夹层内设灌注有冷却水;下还原炉体(3-2)内的炉壁上设有耐火保温材料层,耐火保温材料层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5)、第二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6)和第三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7),第二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6)的厚度小于第一、三层耐火保温材料层(3-5、3-7)的厚度;第一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5)的侧壁底部向下延设有第四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8),并且第四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8)与第二、三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6、3-7)之间留有间隙;第四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8)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三个通气孔,每个通气孔上都连接有一根导气槽(3-9),所有导气槽(3-9)的另一端相交且相交点位于下还原炉体(3-2)的轴线上,导气槽(3-9)为开口向下的三角形槽或半圆形槽;下还原炉体(3-2)的炉壁上开设有贯穿第二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6)的第二进气口(3-10),下还原炉体(3-2)的炉腔底部设有炉篦(3-11),下还原炉体(3-2)底部的炉腔口向下延设有炉群(3-12);
所述的洗气塔(5)包括洗气塔体(5-1),洗气塔体(5-1)的顶部设有排气阀(5-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5-3)和第一通液口(5-4),洗气塔体(5-1)内由上到下均布有至少三层过滤棉铺垫层(5-5),洗气塔体(5-1)内的顶部及相邻过滤棉铺垫层(5-5)间分别设有水喷淋系统(5-6);所述的释放塔(6)包括释放塔体(6-1),释放塔体(6-1)的顶部设有第四出气口(6-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水口(6-3)和第二通液口(6-4),释放塔体(6-1)内设有分流板(6-5);洗气塔(5)的第一通液口(5-4)与释放塔(6-1)的第二通液口(6-4)连接相通,并且在该连接处装有压差水封斗(12);
其中,燃烧器(1)上的第一出气口(1-3)与脱硫釜(2)上的第一进气口(2-6)连接相通,脱硫釜(2)上的第二出气口(2-7)与还原炉(3)上的第二进气口(3-10)连接相通,还原炉(3)上的第三出气口(3-4)直接通向用户(8)使用;用户(8)排放的烟气气流的出口与洗气塔(5)的第三进气口(5-3)连接相通,释放塔(6)的第四出气口(6-2)与预热器(4)的进气口连接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复式煤气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燃烧器(1):在燃烧炉体(1-1)的顶部安装有喷灰器(13),喷灰器(13)包括料斗(13-1)、文氏管(13-2)和鼓风机(13-3),料斗(13-1)顶部为进料口、侧壁底部为出料口,且出料口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3-4);文氏管(13-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文氏管(13-2)的侧壁与料斗(13-1)的侧壁相固定,并且文氏管(13-2)的进料口与料斗(13-1)的出料口对接相通;鼓风机(13-3)安装于文氏管(13-2)的顶部管口,文氏管(13-2)的底部管口与燃烧炉体(1-1)连接相通;
对于还原炉(3):第一、二层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5、3-6)的竖向截面为矩形;第三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7)的竖向截面为直角扇形;第四圈耐火保温材料层(3-8)的竖向截面为弯曲弧形条状,并且向下炉体(3-2)的轴线方向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夏雄,未经赵夏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66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