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荧光增强法检测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7940.8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邓启良;李燕丽;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赵瑶瑶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荧光 增强 检测 三价铁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离子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荧光增强法检测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离子是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之一,它要参加诸如氧气的传输、呼吸、DNA合成和神经物质形成等生理过程。为了保证这些生理过程能够正常运行,铁离子浓度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否则会引起许多疾病,如Hypomyelinization,4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等。
目前已有许多检测方法用于铁离子的检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伏安法,电化学法,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荧光法等。这些方法中荧光法以它突出的优点备受关注,且可分为荧光增强法和荧光熄灭法两类。荧光增强由于不受背景荧光的干扰而比荧光减弱法更具优势。
目前,针对铁离子的荧光检测所报道方法具有以下不足:⑴多数报道基于荧光熄灭法;⑵所用荧光探针设计复杂的多步有机合成;⑶测试体系中多数涉及到有机溶剂;⑷多数不能同时测定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⑸检测灵敏度不高。因此,发明荧光增强的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同时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分子如荧光共轭聚合物具有将信号放大的作用,因此设计共轭聚合物探针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共轭聚合物已经成功的运用到金属离子、爆炸物、DNA和蛋白质等方面,但是用于铁离子的检测则是很少的,尤其转变非荧光单体到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增强同时检测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方法至今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利用荧光增强法检测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本方法利用水溶液中转变非荧光单体到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增强同时检测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方法操作简单,对于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检测具有背景值小,干扰少,灵敏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荧光增强法检测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非荧光单体、引发剂混合于水溶液中,搅拌均匀,非荧光单体的重量终浓度为0.01%~0.18%,引发剂的重量终浓度为0.01%~0.16%;
⑵在上述混合后的溶液中通入氮气除氧,加入待检测溶液,检测目标物为二价铁离子或三价铁离子;
⑶上述溶液放入25~60℃环境中反应30~420分钟;
⑷聚合反应结束后,用激发波长405nm的光照射溶液,读取575nm处的数值。
而且,所述荧光探针前体为间氨基苯磺酸。
而且,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而且,体系的激发波长为405nm,发射波长为575nm。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荧光法测定铁离子的方法,采用水溶性的间氨基苯磺酸为荧光探针前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利用铁离子对于聚合反应的催化作用,利用水溶液中转变非荧光单体到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增强来间接检测铁离子,对于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检测具有背景值小,干扰少,灵敏度高的特点。
2、本发明测试方法,整个反应测试体系在水溶液中进行,不额外加入需要任何有机溶剂。
3、本方法利用水溶液中转变非荧光单体到荧光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增强同时检测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方法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测定体系信号强度随二价铁离子浓度的变化图,铁的浓度(摩尔/升)依次为5×10-10;3×10-9;6×10-8;1×10-7;4×10-7;6×10-7;8×10-7;2×10-6,4×10-6;6×10-6;1×10-5;
图2为本发明测定体系信号强度随三价铁离子浓度的变化图,铁的浓度(摩尔/升)依次为5×10-10;3×10-9;6×10-8;4×10-7;8×10-7;2×10-6,4×10-6;6×10-6;8×10-6;1×10-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7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