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4805.8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万俐;郑东平;田建花;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物院;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9/00 | 分类号: | G09F19/0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科技 考古 研究 文物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展陈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
背景技术
博物馆的文物展陈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知识与公众、博物馆与社会的主要桥梁,但在实际中,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一直以来是以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主,而作为文物三元素的科学内在价值的内容基本没有。展陈的形式往往只是在通柜里“高密度”陈列大量文物,并附以简单的基本信息;在技术上采用幻灯、影像、音响、雕塑、蜡像、模型、半景画、全景画、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的辅助手段,表现文物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但是,这些看似新颖的展陈形式,往往大同小异、简单复制、缺乏个性,尤其是对文物的内在科学价值未作展示。这样展示的方法,观众所能做的——从文物展品游移到简单枯燥的简单文字说明,欣赏蜡像、景观复原、触摸屏、电子书、高清全息投影所给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信息,观众基本观感就是走马观花、高山仰止。
要展示文物的内在科学信息,使文物真正的活起来,说出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与文物展品之间实现良好沟通,就要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提供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展陈内容是前提,同时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展陈形式也必不可少,通过将“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实践化”的展陈方式,留住观众,使观众在兴趣盎然参观中提高对文物的认知程度,深度理解进而激发观众对于文物的探索欲望,学术成果科普化,从而既能让专业人士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能让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古人在文物上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
对文物进行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科技考古相关研究,提取关于文物原材料化学组成、产地来源以及整个制作工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工艺的复原模拟研究还原技术细节。这样的内容独特生动且充实,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动态场景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进行展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欣赏角度,了解文物的外观特征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文物内部结构并且亲身体验其制作工艺,感悟古代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贡献。这样的文物展陈就突破了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展示,更多体现了其科技价值,观众不但可以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
综上,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不论是展览的主题、形式、展品的数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文物展陈理念,从而为展览的主题和内容探索出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式,解决现有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导致观众对文物只有神秘感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该展陈的特点以一件或几件同类文物为展出的专题展览,其展陈的效果可以避免以往只展示文物器物的表面基本信息(如出土地点、时代、尺寸等),观众参观时只能走马观花和高山仰止——知文物的器型表象,而不知文物本身所含的古代科技发明信息的缺陷。
这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的展陈内容主要有五部分:
(1)文物本身及其显信息,例如名称、年代、类别;
(2)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及获得的潜信息,例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所获得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光透视、CT扫描及超景深显微分析等所获得的制作工艺信息,通过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所获得的原料来源信息等;
(3)模拟复原研究揭示的制作技术细节、复原制作的文物各部件及整体;
(4)文物信息的横向对比,从而得出该文物在本地区或国内外同时代在科学技术上的创举或发明;
(5)观众现场体验和模拟制作文物,并组合排列兴趣文字问答题与三维扫描打印文物复制件联动,让观众思考、参与科技考古,达到“学术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问题趣味化”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合科技考古研究的文物展陈方法,在展示文物及外在显信息的同时,更着重展示对文物进行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得的潜信息、进行模拟复原研究所获得的制作技术细节及复原的部件、供观众现场体验的文物部件以及模拟制作文物的材料和教程。
所述的潜信息包括文物原料的化学组成、产地来源、制作工艺等。
所述的化学组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获取。
所述的产地来源信息通过对文物进行铅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物院;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物院;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4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