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9502.7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1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葛裕华;潘东辉;康静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18 | 分类号: | C07D20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1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吲哚 乙酸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3-乙酸是一类很重要的天然生长素,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显示激素型除草剂的作用。取代吲哚-3-乙酸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除草剂、生长素、分子印迹、生物代谢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吲哚-3-乙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合成:
《Organic Syntheses》,44卷64页(1964年)报道,以吲哚为原料,与羟基乙酸和氢氧化钾水溶液在250℃条件下密闭反应,经降温、萃取、酸化、避光干燥得到吲哚-3-乙酸。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此路线是一条常见的制备吲哚-3-乙酸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反应温度较高,并且要用到密闭反应釜,操作不便、收率较低,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中国专利CN102807567A报道,以吲哚为原料,与草酰氯在-5℃下反应,然后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和水合肼回流48h,得到吲哚-3-乙酸。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此路线大量使用毒性较大的水合肼,操作过程危险,环境污染严重,反应时间长,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Phytochemistry》,72(卷)2008-2016页(2011年)报道,以吲哚-3-乙腈为原料经硫葡萄糖苷酶催化得到吲哚-3-乙酸。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此路线的原料吲哚-3-乙腈通过生物酶催化经多步反应获得,过程复杂,副产物较多。
如果应用化学方法通过吲哚、二甲胺、甲醛和氰化钾反应合成吲哚-3-乙腈,则路线较长,并且氰化钾为剧毒物质,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现有合成方法中路线长、原料毒性大、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取代吲哚为起始原料,与酰基化试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回流反应,经过傅-克酰基化得到1,3-二乙酰基取代吲哚;
(2)步骤(1)的中间体1,3-二乙酰基取代吲哚无需精制,直接与吗啉和硫磺加热回流反应,经过Willgerodt-Kindler重排反应,在无机碱催化下水解,酸化后得到取代吲哚-3-乙酸;
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为任意取代基,如氟、氯、溴、碘、烷基、氨基、烷氧基、苄基、氰基、
硝基、烷酰基和烷氧羰基等任意基团,可以是吲哚环上4-、5-、6-、7-位的任意位置。
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路易斯酸,优选氯化铝、三氯化铁、氯化锌,最优选氯化铝。
步骤(1)中,酰基化试剂为乙酰氯、乙酸酐或乙酸,优选乙酰氯。
步骤(1)中,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氢呋喃、甲醇、乙酸酐、甲苯、苯,优选二氯甲烷。
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0~120℃,优选30~60℃。
步骤(1)中,取代吲哚与酰基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3),优选1:2。
步骤(2)中,所述中间体1,3-二乙酰基取代吲哚的用量,以起始原料取代吲哚计,与吗啉和硫磺的摩尔比为1:(3~5):(1~3),优选1:3.7:2.5。
步骤(2)中,回流反应温度为100~150℃,优选110~130℃。
步骤(2)中,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甲醇钠、氢化钠,优选氢氧化钠;所述酸为盐酸、硫酸、磷酸、醋酸等,优选盐酸。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具有路线短,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避免环境污染等优点,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而言,本发明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1)合成路线短、后处理简便,所用各种原料来源广泛且稳定,无需特殊处理,适合大规模生产;
(2)操作条件温和,无需高温或低温反应,生产成本低;
(3)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原料和溶剂,操作安全,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9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