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人工袋栽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77544.7 申请日: 2014-09-18
公开(公告)号: CN104381009A 公开(公告)日: 2015-03-04
发明(设计)人: 王建功;蔡为明;金群力;鲁浙安;余建妹;潘飞云;柳启财;王建立;方锦棋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侯兰玉
地址: 311700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人工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菌类的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桑黄人工袋栽工艺。

背景技术

桑黄,中药名,见《中药大辞典》。分类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giomycota)、刺革菌目(Hymenochaxtales)刺革菌目(Hymenochaxtaceae),是硬质的多孔菌,为中、日、韩等地著名的药用真菌。现有的“桑黄”栽培方法出菇较难,人工培育生长情况不好,产率低。申请号200910077398.8、申请日2009-02-19的一种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át)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从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桑黄母种;(2)桑黄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桑黄原种;(3)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内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4)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的出菇培养是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温度为22~2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桑黄栽培方法,但是由于其过程较为复杂,不易在农户中推广使用,由于目前对桑黄大面积生产的迫切需要,需要对现有的栽培方法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相对简单,管理相对容易,出芝相对高产、可进行大面积大棚栽培的桑黄人工袋栽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桑黄人工袋栽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从野生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经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桑黄母种,桑黄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桑黄原种;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种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桑黄栽培种;

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主要是由桑枝木屑、麦皮、玉米粉和石膏粉混合而成;进一步优选的是,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麦皮10-12%,玉米粉10-12%,石膏粉1%,余量为桑枝木屑。麦皮也称麦麸。

(2)将桑黄栽培种接种到菌棒中进行出芝培养;

菌棒的制备:将桑枝木屑进行全面喷水预湿,湿度控制在60%-70%,充分预湿后加入麦皮、玉米粉和石膏粉进行拌料,混合均匀后装塑料袋,袋体直径为15-17cm,长度≤35cm,得到用于培养桑黄的菌棒;菌棒经灭菌后采用桑黄栽培种进行接种;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培养室内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控制在40-50%,培养60-90天;

(3)出芝管理:

a、当桑黄菌棒开始转色变成黄色或者棕黄色时,移入大棚栽培,进行散射光培养,在移入前对大棚内放置菌棒处进行松土,松土深度10cm以上,松土后用石灰水进行消毒,然后将菌棒直立摆放,间距在10cm×10cm~15cm×15cm,大棚温度控制在15-32℃,湿度控制在80-90%;

b、培养10天以上,待菌棒完全转色成黄色或者棕黄色之后,将菌棒逐个进行封口切除工作(使菌棒顶部透气),然后照原样直立放回土内;

c、继续培养4天后,待菌棒封口切口处的菌丝重新长满菌棒袋口,进行菌棒开口工作;首先,将菌棒封口朝下放置,每个菌棒外壁面开口3-4个,然后埋入土中,埋入深度3-4厘米;大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40分钟;培养60-90天后得到桑黄子实体。

作为优选,菌棒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高压灭菌时压力为3-5个大气压,温度120℃,灭菌时间为6-8小时;常压灭菌时压力为1个大气压,温度100℃,灭菌时间为24-36小时;灭菌后冷却18小时以上至室温。

作为优选,步骤(2)中菌棒的接种过程如下:

a、在接种开始前,对接种箱进行清洗,然后把气雾消毒剂按照每立方米8克进行点燃消毒;

b、将灭菌冷却后的菌棒和桑黄栽培种放置在已消毒过的接种箱内,接种箱内用菌用气雾消毒剂8g进行消毒,气雾消失后进行接种;

c、打开栽培种和菌棒袋口,取栽培种直径3-4cm,厚度0.5-1cm放入菌棒袋口,用手捏紧菌棒袋口,将栽培种往菌棒袋中按结实,然后套上套环及套环盖封口。

作为优选,步骤(3)的c中,将菌棒的柱面分成四边,在相对的两边各开1个口,开口距地面6厘米,另外两边在距地面12厘米处开口,使4个开口交错。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口呈弧形口,弧形口的两端朝上。使子实体长成后成形美观。

作为优选,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麦皮10%,玉米粉10%,石膏粉1%,余量为桑枝木屑。进一步的,所述的玉米粉的粒度为0.1-0.5mm,桑枝木屑的粒度为0.5-1.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千岛湖桑之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