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7427.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飞阳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6F3/041;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1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平面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一些高端笔记型电脑的液晶显示模组均已整合触控功能,例如 in-cell触控显示模组、on-cell触控显示模组及 One Glass Solution (OGS)等等,并朝向全平面显示模组设计,例如通过上盖模组设计等,可省略传统前盖,因此保护盖(cover glass)即成为客制化的外观组件,但cover glass 不仅使液晶显示模块厚度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
现今,一些市售的高端全平面笔记型电脑已舍去一般常见的传统前盖与 cover glass,其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在非 IC 侧的两个角落并非为一般的直角,而是导圆角,如此会使得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的任意形状切割成本高且良率低。另外,因舍去cover glass,为增加液晶显示模块表面的抗刮强度,通常会使用具有较高硬度且具有高抗刮强度的上偏光片。但这种无 cover glass 的上盖模组设计的液晶显示器,其非IC侧的其它几边的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比TFT玻璃基板大,而此设计过于客制化,成本极高且易造成库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其不仅可以省去cover glass 的厚度及其成本,亦可以达到全平面显示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框架,该框架具有竖直部以及自该竖直部的第一端横向延伸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以及该竖直部均为环状结构,其中该竖直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该固定部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远离该第二基板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该第二基板远离该第一基板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且该第一基板的周边均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周边之内,该第二基板以及该第二偏光片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一偏光片容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触控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缓冲组件,设置于该固定部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控单元位于该第一偏光片与该第一基板之间;或者该触控单元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固定部的上表面与该第一偏光片的上表面齐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固定部的邻近该第一偏光片的第一端与该第一偏光片邻近其对应的该固定部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缓冲组件为树脂或胶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集成电路组件,该集成电路组件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且位于该第二基板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缓冲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单元,该第一缓冲单元为环状结构,该第一缓冲单元环设于该集成电路组件的周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缓冲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单元,该第一缓冲单元的高度高于该集成电路组件的高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偏光片的上表面具有抗刮硬涂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背光模组,为该触控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源;以及背框,与该框架结合形成第三容置空间以容置该触控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该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触控显示模组,其液晶显示面板所有侧边的边缘处,其TFT 玻璃基板均大于 CF 玻璃基板,另外再加上相适应的框架与缓冲元件的设计,同时再搭配具有高抗刮强度的上偏光片,不仅可以省去cover glass 的厚度及其成本,亦可以达到全平面显示器的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飞阳光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飞阳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网调度自动化实训系统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路况信息监控发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