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化对苯二甲酸的重结晶方法及应用于碱减量残渣的提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3005.6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傅吾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吾录 |
主分类号: | C07C63/26 | 分类号: | C07C63/26;C07C51/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化 对苯二甲酸 重结晶 方法 应用于 碱减量 残渣 提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化对苯二甲酸的重结晶方法,以及将该方法应用于碱减量残渣(碱 减量废水酸析物)的提纯。后者亦即以纯化对苯二甲酸的重结晶方法为应用基础,从碱 减量碱减量废水酸析物中,以高效环保的手段提取提纯对苯二甲酸的工艺。属于精细有 机化学暨环境技术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苯二甲酸是合成聚酯的重要原料,故对其纯化一直是行业的重点课题,其中包含 PTA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残渣的提纯。
碱减量是印染企业将涤纶织物置于高温碱液中,对纤维表面聚酯进行碱水解、剥蚀, 促使纤维组织松弛,减轻织物重量,从而使织物具有真丝感的一种工艺。但是,碱减量 过程产生了大量高浓度含苯环的有机废碱液,COD高达6000-15000,其主要有机成分有 对苯二甲酸二钠、乙二醇、纺织助剂、油污等。为排放达标,目前印染企业已基本采取 了酸析工艺来降低废液COD;但由于受场地、时间、设备、成本等限制,大多企业都采用 直接加硫酸(甚至废酸)以酸析沉淀,致固体酸析物成分复杂、杂质极高,难以作为工 业原料直接利用,造成了既浪费回收资源又影响环境的状况。
对苯二甲酸的纯化之研究大约始于上世纪中叶,对与TA(指“对苯二甲酸”)能形 成络合性结晶的有机溶剂之研究,亦是由来已久。早在1960年,美国专利US2,949,483 就公开了用于结晶对苯二甲酸的NMP。接着是美国专利No.3,465,035提到亚砜类和酰胺 类等,用于纯化对苯二甲酸。因此,其后涉及有机溶剂结晶法纯化TA的研究(包括专利 与申请),大都是围绕着这几类溶剂展开的,换言之,大都是一些方法工艺的改变。
美国HFM国际公司于1998年申请的CN1278239,其主权项表述为:一种从粗对苯二 甲酸的液体分散体中纯化粗对苯二甲酸的方法,该粗对苯二甲酸的液体分散体还含有选 自未反应原料、溶剂、副反应产物和/或其他不希望物质的杂质,该方法包括:过滤所述 分散体,形成粗对苯二甲酸滤饼;在约50℃-约250℃的温度下将该滤饼溶入选择性结晶 溶剂,形成溶液;通过降低其温度和/或压力,从该溶液中结晶出纯化对苯二甲酸;从该 溶液中分离出该结晶的纯化对苯二甲酸;将该分离的纯化对苯二甲酸再溶解于选择性结 晶溶剂,形成第二溶液;通过将温度和压力降低到足以从该第二溶液的所述对苯二甲酸 中闪蒸出溶剂而不会将该溶液冷却到低于约50℃,从该第二溶液中结晶出第二级纯化对 苯二甲酸;由该第二溶液中分离所述第二级纯化对苯二甲酸;用水洗涤该分离的第二级 纯化对苯二甲酸;在约150℃~约300℃的温度下用水浸洗该洗涤且分离的第二级纯化对 苯二甲酸;和过滤并干燥该水浸洗的第二级纯化对苯二甲酸。该申请优选的结晶溶剂为 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优选在约140℃-约200℃下溶解(几 个实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溶解温度亦如此,事实上,无论是NMP还是DMAC,常用的固 液比/尤其是该申请实质性表述的固液比,在低于80℃的温度下,不可能完全溶解TA 而使体系成为真溶液);降低温度和压力以闪蒸溶剂的操作分阶段进行,分成2~6步、 优选2~4步。该申请第一次的溶解结晶方式早已是公知的,独创的是第二次溶解后的多 级闪蒸结晶(即重结晶或称再度结晶)。很明显,通过至少三个阶段的处理后,得到的TA 成品理化指标优良;同样明显的是耗能巨大,并且单程得率特别低,笔者的对其作过多 次模拟对比实验,单程得率只有30%左右,其间虽或不可排除有操作失误之处。
CN1278239之后的研究(包括见诸文献与专利申请),对重结晶(或称再度结晶)的 方法几乎没有新的突破,有的耗能较低但纯化效果很差,更多的则是重复第一次的溶解 结晶方式,显然,与CN1278239一样存在着耗能大、单程得率低等问题(因为高温溶解 后,即使采用降温结晶,其得率也很低),并且两次高温溶解令溶剂的分解加剧,浪费溶 剂。
事实上,对很多TA残渣的纯化处理来说,重结晶(包括多次重结晶)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某些杂质只要在TA中含有少许,就会严重影响其所合成的聚酯品质,该行业人士对 此是十分清楚的。也因此,历史上开始合成聚酯所用的并不是现在的PTA,原因是那时没 有办法将TA进一步提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吾录,未经傅吾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MAEA季盐的连续制备
- 下一篇:一种阿洛西林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