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8216.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张千峰;赵强;贾爱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C02F1/52;C02F1/7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中转站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臭剂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二氧化钛和二氧化氯与铁盐共同相互作用下制备的水性除臭剂。
技术背景:
硫酸亚铁作为一种无毒、环保的金属盐,常用于制备氧化铁颜料、净水剂、防腐剂、消毒剂等。铁离子与低价态的硫化物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这些反应处理含硫的臭气或抑制臭味的产生,可使除臭效果更加彻底。铁离子去除硫化物的机理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同,具体为:在酸性条件下,硫化氢不发生电离,且有如下反应:
H2S+2Fe3+=2Fe2++S+2H+
在碱性条件下,硫化氢和三价铁离子均不存在,但会以硫离子和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具体反应为:
H2S+2OH-=2H2O+S2-
Fe3++3OH-=Fe(OH)3↓
2Fe(OH)3+S2-=2Fe(OH)2+S+2OH-
当硫离子浓度过高时,还会生成更难溶的FeS沉淀,当其应用于水的絮凝净化时,可以从城市和工业污水中去除磷酸盐,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阻止大量细菌滋生,使其不能分解有机物产生臭气,这是从改变水质的角度进行预防性除臭。为了更好地解决脏水发臭的问题,可以在铁盐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相对强的性质进行杀菌并氧化发臭的化合物,达到除臭的目的。
通常的氧化剂有次氯酸、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前面三种因其在制备、储存、运输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一般不能用于除臭剂,而二氧化氯是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氧化剂,能杀死一系列腐生细菌、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是一种很好的杀菌除臭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二氧化氯是单电子化合物,外层有19个电子,因此,它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几乎能氧化一切具有臭味的物质。它可将硫化氢直接氧化为硫酸根,使臭味消失;还可将氨气快速氧化为氮气;一些硫醇、硫醚在其强氧化作用下,也会变成高价态无臭化合物。从生理生化方面来看,二氧化氯也没有大的致病影响,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浓度在100ppm以下时,对皮肤不会产生任何的致敏作用。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一般仅在几十个ppm范围内;并且,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气体,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味,且性能也很不稳定,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从而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气态二氧化氯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在冷暗处相对稳定,稀释后通过高压喷雾装置喷洒,可起到杀菌除臭作用。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氯在喷洒的一瞬间全部释放出来,不能保证与细菌微生物及臭味分子充足的接触时间,悬浮着的二氧化氯气体还会被循环流动的空气带走,其浓度很快降至100ppm以下,随即丧失了杀菌除臭的作用,一般在20~30分钟内,臭味会重新出现,除臭效果不能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除臭剂除臭效果不持久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水与所述稳态二氧化氯质量比为20:1,在搅拌器中放置一部分水,然后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倒入所述稳态二氧化氯,将所述搅拌器密封后搅拌10~15分钟制得黄绿色透明的二氧化氯原液。
(2)向步骤(1)所述二氧化氯原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搅拌均匀后,制得黄绿色牛奶状混合液,该混合液有大量的二氧化氯附着在纳米二氧化钛上,将该混合液记为混合液A。
(3)将余下的另一部分水放置在另一搅拌器中,向该搅拌器中其加入硫酸亚铁,搅拌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然后用气泵向该搅拌器中鼓入气泡制得混合液,将所述硫酸亚铁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将该混合液记为混合液B。
(4)将所述混合液A与混合液B按照质量比A:B=1:(0.5~2)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最终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垃圾中转站除臭剂。
使用时可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按照混合液A与混合液B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后再加入10倍体积的水稀释,将稀释液经高压喷雾器喷洒在垃圾上,即可达到高效除臭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8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