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2511.5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毅;五十岚勋;长谷川严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 | 分类号: | H01R13/646;H01R13/647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姜甜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将连接部对电路基板的排列间距维持在规定值的同时小型化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具备外壳、和被支撑在外壳的多个接触件。多个接触件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接触部排列有2行,并且与安装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排列有1行。多个接触件具备至少1对差动信号接触件、和在嵌合部与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对置的接地接触件。构成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各信号接触件具有1个接触部及1个连接部。接地接触件(30A)具有隔着与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2个接触部(21A、21B)分别对应的狭缝(37)相分离的2个接触部(311、312)、以及1个连接部(3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适合差动信号的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通信、数字电视等的要求极为高速的信号传输的领域中,越来越广泛使用差动信号传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现有技术的差动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中,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排列有2行的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的接触件接触部,与之相对,在与电路基板连接的一侧排列有1行的接触件连接部。假设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与嵌合部的接触件同样地排列2行,则排列在外侧的连接部成为障碍,难以进行对排列在内侧的连接部的焊接状态的确认、焊接的修补等的作业。因此,特别是在对电路基板表面安装连接部的情况下,该连接部往往排列1行。此外,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若将接触件排列1行,则连接器的宽度会变长,因此希望接触件排列2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7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连接部对电路基板的排列间距例如设定为0.4mm以下等时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等的不良,因此减小间距是有极限的。因此,在将连接部的排列间距保持规定值并排列1行的情况下,嵌合部中即便将接触部排列为2行,也仅仅只是扩大接触部的排列间距,因此减小连接器的尺寸上有极限。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构思,目的在于提供将连接部对电路基板的排列间距维持在规定值的同时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外壳、和被支撑在该外壳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接触部排列有2行,并且与安装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排列有1行,多个接触件具备至少1对差动信号接触件、和在嵌合部与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对置的接地接触件,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构成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各信号接触件,具有1个接触部及1个连接部,接地接触件具有隔着与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2个接触部分别对应的狭缝相分离的2个接触部、以及1个连接部。通过该构成,能够得到将连接部对电路基板的排列间距维持在规定值的同时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优选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2个接触部,在嵌合部中配置在第1行,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嵌合部中配置在第2行,接地接触件还包括第3接触部,该第3接触部在嵌合部的第1行与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一方邻接而配置。
电连接器优选还包括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该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一方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部,与接地接触件的第3接触部对置。
优选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另一方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嵌合部与第2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部对置。通过该构成,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部与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部以1对1地对置,因此有助于良好的阻抗匹配。
优选接地接触件的连接部配置在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连接部及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连接部之间。通过该构成,在连接部中,2对差动信号接触件利用接地接触件互相屏蔽,有助于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
优选在嵌合部的第1行配置有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接触部、接地接触件的第3接触部及第2接地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嵌合部的第2行配置有接地接触件的2个接触部及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接触部,第2差动信号接触件的对的连接部配置在在接地接触件的连接部及第2接地接触件的连接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2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