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7999.2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文;李珊;欧世锋;周杨珺;梁朔;吴丽芳;高立克;吴剑豪;俞小勇;祝文姬;林强;程强;莫凤芝;韦杏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终端 时钟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主站(即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配电终端(即配电自动化终端)时钟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属于与时间相关的系统,配电网事故分析的准确性取决于事件顺序的时钟的精度。然而,现在运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对配电终端设备进行时钟同步时,往往没有考虑通信网络的通道延时,直接发送对时指令进行对时,因此对时误差大。尤其是采用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且处在网络忙时状态时,通道延时有时达10s以上,此种情况下,对时误差将更大。为减小对时误差,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单网络时间协议)协议对时,对时误差缩小到500ms以内,但在通信网络的延时不稳定时(尤其是无线通信网络),对时精度得不到保障。如何在各种网络通信状态的下,对现有的对时机制进行改进,保障对时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以实现在不改变现有时钟同步协议(SNTP协议)的条件下,时钟同步误差精度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包括延时获得过程、延时传递过程、时间同步过程,在延时获得过程和延时传递过程之间增加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过程。
延时传递过程中下发的通道延时为延时获得过程得到的3次通道延时的平均值。
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过程中,将连续三次的通道延时△t1、△t2、△t3的延时误差作为判断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依据,如果其中i=1,2,3,平均延时则通道延时稳定,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过程继续;如果则通道延时不稳定,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过程不能继续进行,继续重复延时获得过程直至延时误差小于等于5%,或者选择其他时间段重新进行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的时钟同步。
针对现有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技术要求,发明人建立了一种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即在原有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的三个过程的基础上,在延时获得过程和延时传递过程之间增加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过程,该过程中,将连续三次的通道延时△t1、△t2、△t3的延时误差作为判断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依据,使得后续延时传递过程中下发的通道延时为延时获得过程得到的3次通道延时的平均值。本发明中的时钟同步协议是基于现有SNTP对时协议,在对时的时刻以及通道延时上做了更为精确地选择,尤其对通道延时不稳定的无线通信网络,在不改变现有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硬件结构、SNTP对时协议的条件下,能实现时钟同步误差精度更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连接图。
图2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中延时获得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中延时传递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中时钟同步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TI-类别标识,FC-功能码,COT-传输原因,PRM-信源信息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的连接关系。本发明的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是基于SNTP对时协议,通过合理选择时钟同步指令的发送时刻和下发合理的通道延时,达到提高对时精度的目的。
下面以DL/T634.5101-2002协议的平衡式来说明本发明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的时钟同步过程,具体如下:
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延时获得过程、时钟同步时刻的选择过程、延时传递过程、时间同步过程。
(1)延时获得过程(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