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材馈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6501.0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9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坂原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亨 |
主分类号: | B23K9/12 | 分类号: | B23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馈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出焊丝的线材馈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使焊丝对母材进行周期性地前进(点动或寸进)、后退(退回),从而促成焊丝机械性短路,来实现少飞溅的焊接工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通过使驱动源进行周期性地驱动,实现了焊丝高速地前进、后退,从而也实现了稳定的焊接。另外,在这种使焊丝前进、后退的送丝过程中,专利文献2中有记载,在送出焊丝的送丝机与使焊丝前进、后退的送丝机之间设置一个焊丝缓冲器,利用该缓冲器的回馈送出焊丝。通过配备这样的缓冲器,能够抑制焊丝滑动,实现送丝顺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JP2012-91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JP2004-502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设置缓冲器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校正(校准)。通过进行校正,可以适当地把握缓冲器容纳了多少焊丝。其结果是,通过对超出规定的焊丝进行缓冲,能够防止出现焊丝翘曲变形等,还能避免出现焊丝缓冲量不足。
另外,通常因为这种校正是手动进行,所以存在着校正需要时间和劳力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没有缓冲量存储器的线材馈送装置时,每次启动时都存在着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和劳力进行这种校正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馈送装置,它可以缩减进行焊丝缓冲量相关校正所需的必要时间和劳力。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线材馈送装置具备:
第1送丝部,送出焊丝;
焊丝缓冲器,对上述第1送丝部送出的焊丝进行缓冲;
第2送丝部,将被上述焊丝缓冲器缓冲的焊丝送出到焊枪;
缓冲量获取部,获取被上述焊丝缓冲器缓冲的焊丝量作为缓冲量;
获取部,获取被上述焊丝缓冲器缓冲的焊丝的长度方向上的力;以及
校正部,进行上述缓冲量获取部的校正,
其中,上述校正部为进行下述动作的组件:
以上述第1送丝部和上述第2送丝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使焊丝移动以减少缓冲量,将以上述获取部获取的拉力在超过第1界限值时的缓冲量设定为最小值;以上述第1送丝部和上述第2送丝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使焊丝移动以增加缓冲量,将以上述获取部获取的推力在超过第2界限值时的缓冲量设定为最大值。
根据这样的构造,缓冲量获取部的校正可以自动进行,可以缩减校正所需的时间和劳力。而且,即便是没有缓冲量存储器的线材馈送装置,在启动装置时也可以自动进行校正。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材馈送装置中,也可进一步具备: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由上述第1送丝部和上述第2送丝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所送出的焊丝,以使上述缓冲量获取部获取的缓冲量在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最小值之间。
根据这样的构造,在送出焊丝时,可以使用正确缓冲量作适当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材馈送装置中,其中焊丝缓冲器具备:
盒体,其具有焊丝的入口和出口,且可容纳从上述入口到上述出口之间长度发生变化的焊丝;
丝导向器,其在上述盒体,引导上述焊丝通过;以及
轴支撑部,其提供轴支撑以使上述丝导向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相对于上述盒体进行旋转,
其中上述缓冲量获取部可以根据在上述轴支撑部进行轴支撑的上述丝导向器的角度获取缓冲量。
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够根据丝导向器角度获取缓冲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材馈送装置,能够自动进行获取缓冲量相关的校正,而且能够缩减这种校正所需的时间和劳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表示线材馈送装置构造的方块图。
图2A为相同的实施形态,表示焊丝缓冲器构造的示例图。
图2B为相同的实施形态,表示焊丝缓冲器构造的示例图。
图3为相同的实施形态,表示线材馈送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线材馈送装置
2卷筒
3焊枪
5焊丝
11 第1送丝部
12 焊丝缓冲器
13 第2送丝部
14 缓冲量获取部
15 获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亨,未经株式会社大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6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