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9911.2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5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友;李兴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占友 |
主分类号: | H05B3/42 | 分类号: | H05B3/42;F24H1/14;F24H9/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涡流 循环 液体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置,特别是一种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或民用领域,对水、油或其它液体快速加热,可通过各种发热体来进行,但现有发热体的发热元件,大多数采用电热丝、热敏电阻发热组件或高温陶瓷组件等,或者热效率低,或者安全性差,或者很不耐用。本申请人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的CN201110124513X号“带有电热膜发热管的液体发热棒”专利中,所公开的发明内容,虽然能在热效率等方面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结构较为复杂,且液体处于静态加热的过程,加热过程中往往液体上热下冷,热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结构简单,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包括法兰端头,其上下分别连有上管体和下管体,下管体下方,依次连有有走线柱和套接管,走线柱至少为两个,相互间隔,套接管内的上部,设有带内螺纹的内环体,每个走线柱的上端与下管体的底盘相连,下端与内环体的上端面相连;
所述液体发热棒还包括密封环、锁紧螺丝,以及内外一体成型的电热膜发热管和导热绝缘管,密封环紧套在电热膜发热管和导热绝缘管的邻接区域外,并紧贴套接管的下部内壁,密封环的上端面紧贴内环体的下端面,锁紧螺丝与内环体螺接,锁紧螺丝的螺丝头紧抵电热膜发热管上口的下沿。
如上所述的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法兰端头及上管体、下管体、走线柱及套接管,均为塑胶制成且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密封环为硅胶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的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结构简单,由于设有相互间隔的若干走线柱,走线柱之间存在的开口,使被加热的液体有条件进行热对流,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并且,通过密封环与内环体、电热膜发热管和导热绝缘管以及锁紧螺丝的配合,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所述发明的立体分体图;
图2为所述发明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所述发明的半剖开状态立体分体图;
图4为走线柱和套接管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提供一种能实现涡流式热循环的液体发热棒,包括法兰端头1,其上下分别连有上管体2和下管体3,下管体3下方,依次连有走线柱4和套接管5,走线柱4至少为两个,此处以三个进行说明,三个走线柱4相互间隔,它们之间共形成了三个开口6。套接管5内的上部,设有带内螺纹的内环体7,每个走线柱4的上端与下管体3的底盘相连,下端与内环体7的上端面相连。上述法兰端头1及上管体2、下管体3、走线柱4及套接管5,均为塑胶制成且一体成型。
所述液体发热棒还包括硅胶的密封环8、锁紧螺丝9,以及内外一体成型的电热膜发热管10和导热绝缘管11,导热绝缘管11可采用玻璃制成,如石英玻璃管,也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如氧化锆陶瓷管。密封环8紧套在电热膜发热管10和导热绝缘管11的邻接区域外,并紧贴套接管5的下部内壁,密封环8的上端面紧贴内环体7的下端面,锁紧螺丝9与内环体7螺接,锁紧螺丝9的螺丝头紧抵电热膜发热管10上口的下沿,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紧密配合,使电热膜发热管10上的电极12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可避免被加热液体渗入电极12部位,发生触电或短路事故,又可避免热能向棒体外辐射流失,安全可靠。
加热时,液体发热棒自法兰端头1以下的部分,均置于被加热液体如水中,电源接线自上管体2即顶盖接入下管体3,再经走线柱4接通电热膜发热管10上的电极12,通电即开始加热。冷水自电热膜发热管10的下口进入,被加热后,热水沿电热膜发热管10、套接管5上升,并从三个开口6处流出,冷水继续从电热膜发热管10的下口进入,热水继续从三个开口6处流出,持续不断,这样就形成了热对流,即实现了涡流式热循环,水被动态加热,热效率高,容器内上下的水温达到一致,加热效果极佳。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结构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占友;,未经刘占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9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