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8093.6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程秀坤;郝廼斌;雷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思达尔化工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28 | 分类号: | A01N65/28;A01P7/04;A01P17/00;A01N43/90;A01N4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杀虫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和杀虫剂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作物的病虫害,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某些农药本身的固有缺点,致使使用后一段时间后害虫再度猖獗,且具有农药残留污染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制以天然产物为对象,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已是必然之路。而我国虽然在利用植物产生的次生有毒物质杀灭病害虫的历史悠久,但真正进行系统研究却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但是进展缓慢,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高效植物杀虫剂。现如今,植物源农药在国内外日益收到重视,是国际上农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人们期待着从植物中找到符合人类理想的新型高效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该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驱避、忌避等活性,其对多种害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此外该杀虫剂的成份为纯植物源的,故其为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生物碱的提取:a.将所要提取的生物碱含量高的植物用水清洗,干燥,粉碎;b.将步骤a中粉碎后的植物装入提取罐中,加入弱酸性水溶液,浸泡6~8小时,然后打开提取罐中的出水口收集流出的浸泡液,并用所述弱酸性水溶液冲洗提取罐中的植物,收集冲洗液,将所述浸泡液和冲洗液合并,减压浓缩得浓缩液;c.向步骤b中冲洗过的植物中加入有机溶剂,浸泡6~8小时,打开提取罐中的出水口收集流出的有机浸泡液,并用所述有机溶剂冲洗提取罐中的植物1~3次,收集有机冲洗液,合并有机浸泡液和有机冲洗液,减压浓缩的浓缩液;d.合并步骤b和c中的所述浓缩液,即为乌头碱粗品;e.采用大孔树脂对步骤d中所述的乌头碱粗品进行柱色谱层析,并利用每种生物碱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来收集相应的生物碱,得到纯的生物碱;
②提取植物精油,所述植物精油包括樟树精油、丁香精油、桉叶精油、百里香精油、八角茴香精油以及茶树皮精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③将步骤①中所提取的每种纯的生物碱分别加入乳化剂中进行搅拌,并将加入了乳化剂的各种生物碱混合均匀;
④向步骤③所述的生物碱中加入步骤②所述的植物精油,搅拌,并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步骤①中所述纯的生物碱的纯化方法可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对所述生物碱粗品进行提纯。
进一步地,纯的生物碱还可通过重结晶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度为99.5%以上的生物碱。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碱包括茛菪碱、苦参碱、烟草碱和乌头碱中的两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碱包括茛菪碱、苦参碱、烟草碱和乌头碱。
进一步地,步骤①中所述弱酸性水溶液的ph小于4.0。
进一步地,步骤①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乙醇、乙醚、甲苯以及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乙醚。
进一步地,步骤②中所述植物精油包括樟树精油、丁香精油、桉叶精油、百里香精油、八角茴香精油以及茶树皮精油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步骤③中所述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酚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以及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酚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碱提取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且分离容易;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驱避、忌避等活性,可有效防治蚜虫、菜青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其防治效果佳。而且该杀虫剂的成份为植物源的一些物质,故其为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思达尔化工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思达尔化工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8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