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自锁螺栓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3813.1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兴丹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F16B39/282;F16B35/00;F16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螺栓 | ||
1.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包括螺栓、螺母、异形弹垫,螺栓的螺杆上套有异形弹垫,再在螺杆上拧入螺母;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的面有一圈连续排列的齿轮结构a,螺母上、下面有一圈连续排列的齿轮结构b,异形弹垫为弹簧形状的宽边弹垫结构,有一定厚度,上表面有锯齿结构c1,下表面有锯齿结构c2;齿轮结构和锯齿结构均为类直角三角形、不等边梯形结构,齿轮结构和锯齿结构底面上的两端为前进端和锁固端,前进端内角度小于锁固端内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螺母上、下表面有一圈连续排列的齿轮结构b与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的面有一圈连续排列的齿轮结构a排列方向相反,齿轮结构b为顺时针排列,齿轮结构a就为逆时针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异形弹垫的上表面锯齿结构c1与下表面锯齿结构c2排列方向相反,上表面为逆时针排列,下表面就为顺时针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当螺母顺时针向下转动,螺母齿轮结构b的前进端与异形弹垫的上表面锯齿结构c1的前进端接触,并且顺利向下转动;与此同时,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面上的齿轮结构a的前进端与异形弹垫的下表面锯齿结构c2的前进端接触,两组齿轮通过挤压,垂直向下运动,齿孔对接合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螺母顺利拧紧后,螺母齿轮结构b与异形弹垫上表面锯齿结构c1,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面上的齿轮结构a与异形弹垫下表面锯齿结构c2均相互接触,处于一个齿孔对接合拢的状态,异形弹垫还为螺母与螺栓提供一个同时上、下的作用力,保证了齿孔对接合拢的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齿孔对接合拢后,螺母齿轮结构b的锁固端与异形弹垫上表面锯齿结构c1的锁固端接触,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面上的齿轮结构a的锁固端与异形弹垫下表面锯齿结构c2的锁固端接触,由于齿轮与锯齿接触面与底面形成的角度过大,几乎达到垂直,又有异形弹垫为其提供一个上下的作用力,所以两组接触面均为锁定状态,从而螺母将无法实现逆时针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异形弹垫的上表面锯齿结构c1可以布置在异形弹垫顶面的一圈上,并与螺母结合;异形弹垫的下表面锯齿结构c2可以在布置在异形弹垫底面的一圈上,由螺栓头部与螺杆的接触面和其结合,也就是异形弹垫上表面和下表面两端的面上有锯齿结构,中间部分没有锯齿结构,即:异形弹垫的最少圈数不少于两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需要取下螺母时,只需将异形弹垫直接向下压,就能让异形弹垫锯齿结构c1与螺母齿轮结构b分离,从而可以取下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以齿轮结构和锯齿结构上的前进端前进方向为例,螺母上的齿轮结构b为顺时针排列,螺栓头部与螺杆接触面的齿轮结构a为逆时针排列,异形弹垫上表面锯齿结构c1为逆时针排列,异形弹垫下表面锯齿结构c2为顺时针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螺栓头部经过加宽处理,其直径大于被固定件孔洞的直径,在套装上异形弹垫后还起到接触固定的作用,螺母同样也经过加宽处理,其与螺栓头部的宽度大致一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锁螺栓,其特征是:异形弹垫在套入螺栓的螺杆后,其与螺杆一同穿过被固定物的孔洞,到达另一端后,将螺母拧入螺杆并上紧,完成锁固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兴丹,未经刘兴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8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