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22255.7 | 申请日: | 2014-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沈鹭;张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张海康 |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5 | 代理人: | 郭蔷,曹立维 |
| 地址: | 江苏省无锡新区清源路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分拣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升降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仓储物流分拣系统中,升降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货物在货架仓储系统中的输送需要升降机来实现水平高度的流通,升降机需要实现快速精准输送货物功能。
货架仓库容积较大,一般设置成多达几十排货架,每排货架上设有上百个货位,物流巷道多达十几二十条。在每一排货架上设置数台分拣小车,分拣小车用于存取该层所有货物。分拣小车的输送终点都在每条巷道的端头,因此在每条巷道的端头都会需要一台升降机来实现分拣小车水平高度的输送。
由于货架仓库的每一层分拣小车数量和小车行走速度受到限制,为实现快速的存取货物,升降机系统就需要高速运转。为满足大型或较大型货架仓库的需求,升降机的输送能力需要满足100-300m/min的升降速度要求,启动加速度要满足2-5m/s2,停位精度需要达到±1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结构,能达到100-300m/min的升降速度要求,启动加速度达到2-5m/s2,停位精度达到±1mm。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升降机结构,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由碳素合金钢板整体加工成型,通过螺栓与地平连接;
四条立柱,所述立柱采用插接形式连接,所述立柱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稳定框架,所述稳定框架与货架连接,对于高度较高的升降机,立柱的设计无法实现整体设计,本发明所述四条立柱均采用插接形式连接,保证立柱整体强度一致,经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多次有限元计算,保证立柱设计的等强度原则;
顶架,作为皮带的上悬挂支撑,会承载全部的轿厢重量,顶架的重量同时又会被立柱承担,所以顶架的设计要尽量轻,所述顶架全部采用槽钢焊接形式;
轿厢,用于实现分拣小车水平高度输送货物,包括上下承载框架和四套导向组轮,所述上下承载框架用于承载货物重量,采用100mm×50mm截面的铝型材焊接而成,所述上下承载框架采用四面进出设计,所述导向轮组,分别与四根立柱连接,其中两套导向轮组用于确定轿厢纵向方向的精度,另两套导向轮组用于确定轿厢横向方向的精度;
驱动皮带装置,所述驱动皮带装置为电机驱动皮带轮,通过齿形带两端与所述轿厢和配重的连接,实现提升皮带的闭环提升;和
电气控制结构,所述电机驱动皮带轮的驱动电机的尾部安装有编码器,在所述底板上设有激光测距仪,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激光对射反光板,与所述激光测距仪对应,用于控制所述轿厢的起升高度。
其中,所述加工成底板的碳素合金钢板一般才用25mm厚规格,在所述底板上按9×7结构分布设有孔洞。
所述底板与地平连接采用型号为HVA M16x125/38的化学螺栓,每个化学螺栓能够承载40.0KN拉力和28.8KN剪力。
所述立柱所用材料为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截面为120mm×60mm×6mm的冷拔矩形管,所述矩形管每米弯曲度在0.5mm以下,全长弯曲度在0.04%以下,表明凹凸度在0.6mm以下,截面扭转度在0.6mm以下。
所述顶架所用槽钢为16#槽钢,截面为160mm×65mm×8.5mm×10mm,截面面积为25.162cm2,槽钢X-X截面系数为117cm3,惯性矩为935cm4,同等截面面积的矩形管X-X截面系数为104cm3,835cm4。
为减轻重量,在所述槽钢的非承载位置处设计有Ф100的减重孔,减重的同时又不影响槽钢的承载安全。
所述上下承载框架所用的铝型材的截面系数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组为可调节的偏心轮;所述轮组的偏心调节量为±1mm。
其中,所述轿厢还包括配电箱、形成开关、皮带夹板和/或分拣小车充电器等。
所述电机驱动皮带轮的驱动电机采用SEW伺服电机,保证电机运转平稳,电机尾部安装编码器,保证电机停止的精准度。
电机与驱动轴使用KTR齿式联轴器连接,降低电机安装精度,联轴器选用FA20系列联轴器,该联轴器能够承载3500Nm的额定转矩和6900rpm的额定转速。对于电机减速箱输出的150Nm转矩和699rpm转速,联轴器安全系数为10倍。驱动轴与驱动皮带轮使用KTR涨套连接,涨套的使用便于安装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张海康,未经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张海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2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状促进剂
- 下一篇: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视频呈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