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顾环境容量的豫北潮土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施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20763.1 申请日: 2014-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4186156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0
发明(设计)人: 郭战玲;寇长林;杨占平;马政华;张香凝;沈阿林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21/00
代理公司: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代理人: 樊羿
地址: 450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兼顾 环境容量 潮土 冬小麦 高产 栽培 施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环境容量的豫北潮土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主要集中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泛滥地和低阶地。豫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是河南省的小麦主产区,其土壤主要是潮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搞好其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人们大多都是在肥料非常充裕的条件下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高产、优质”农业生产目标实现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致使小麦肥料施用量逐年增大,而产量并不相应增加,肥料利用效率明显下降,并对农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氮肥来说,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超出作物的吸收能力和土壤消纳、固持能力,不仅未能达到增产效果,还使得氮素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盈余的氮素绝大部分以硝态氮的形式在土壤剖面中累积,在灌溉或集中降雨时很容易引起淋洗损失,进入地下水,威胁人类的健康。据统计,河南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超标率达到了31.4%,农业生产上氮肥的过量施用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对于磷肥来说,由于磷肥的转化率较低,不施磷肥或少量施用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将导致磷素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土壤中的残留有效磷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形式进入水体而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而受土壤类型、土壤基础肥力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区所适用的肥料投入量及施肥方法差别很大。因而研究在我国小麦主产区—豫北潮土区如何通过施肥协调小麦持续高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重要。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肥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肥料盈余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上,而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兼顾环境安全的施氮、磷量的研究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小麦-土壤-肥料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合理施肥,寻求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化肥投入量,为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而提供一种兼顾环境容量的豫北潮土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施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设计一种兼顾环境容量的豫北潮土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以含N量计,基施氮肥76~125 kg/hm2,以含P2O5量计,基施磷肥90~180 kg/hm2,以含K2O量计,基施钾肥75~85 Kg/hm2,翻耕深度15~18cm;

(2)以机械条播小麦种,播种深度3~5cm,苗期植株密度为260~280万株/hm2

(3)以含N量计,在拔节期追施氮肥76~125 kg/hm2后,及时按常规方法灌水;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对于上述的栽培施肥方法,在步骤(1)中,基施氮肥76.35~125 kg/hm2,基施磷肥90~180 kg/hm2,基施钾肥80 Kg/hm2;在步骤(3)中,追施氮肥76.35~125 kg/hm2

对于上述栽培施肥方法,在步骤(1)中,基施氮肥76.35 kg/hm2,基施磷肥90 kg/hm2,基施钾肥80 Kg/hm2;在步骤(3)中,追施氮肥76.35 kg/hm2

对于上述栽培施肥方法,所述氮肥为二铵或尿素。

对于上述栽培施肥方法,所述钾肥为氯化钾或硫酸钾。

对于上述栽培施肥方法,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中的至少一种。

对于上述栽培施肥方法,在步骤(2)中,播种前先以分子量为2000~5000的聚天冬氨酸对小麦种进行拌种,聚天冬氨酸用量2.25~3.00 kg/hm2

聚天冬氨酸对金属离子具有螯合作用,一定分子质量(2000~5000)的聚天冬氨酸可以富集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供给小麦植株,使其更有效地利用肥料,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并能改善小麦植株的根际环境,进而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对于肥料养分的消纳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0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