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6129.0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7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凇佐;乔钢;聂东虎;刘冰洁;周锋;孙宗鑫;马璐;尹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L17/26 | 分类号: | G10L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豚 哨声 信号 频谱 轮廓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海豚的听觉系统和感觉器官很发达,其声呐系统具有很强的回声定位和探测识别能力。为了交流,经过漫长的进化,海豚声呐具有通信的性能。海豚的通信本领十分发达,并且拥有着丰富的“语汇”。因此,对其声音数据的采集、监测、记录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它的声呐系统工作特性,为鲸豚动物仿生学提供新的灵感。
在海豚的社会交际中,主要产生两种声音:一种是哨声,海豚之间可以利用哨声保持联系,发出猎物坐标信息,以及捕猎的策略;另一种是突发脉冲,与哨声信号相比,突发脉冲更为复杂多变。突发脉冲的特点是重复次数很高,每组脉冲之间的间隔很短。研究发现突发脉冲和海豚的多种行为相联系,一般在警告、惊吓、恐吓、入侵或者两只海豚面对面张开嘴进行点头、摇头、弓起背等行为时会发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对真实的海豚哨声信号作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海豚哨声时频信号Xm(k);
(2)通过得到第m个数据块短时傅里叶变换结果的最大值e(m)、傅里叶变换后能量最大值e(m)对应的频率的采样点index(m)以及在index(m)/2处对应的能量值e(m)′,通过判决式:e(m)′>βP0确定第m个数据块对应的哨声信号基频频率,当判决成立时,提取的第m个数据块哨声信号基频频率采样点为index(m)/2,当判决不成立时,提取的第m个数据块哨声信号基频频率采样点为index(m),其中,P0表示噪声的能量,系数β的值大于等于2;
(3)对步骤(2)得到的短时傅里叶变化的基频频率值进行滤波,去除其中的野点,得到平滑的基频轮廓;
(4)对步骤(3)滤波后的基频曲线进行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得到一个连续变化的光滑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线。
滤波方法为动窗加权平均法。
滤波方法为圆筛滤波法。
滤波方法为卡尔曼滤波法。
滤波方法为动窗加权平均法、圆筛滤波法、卡尔曼滤波法三种滤波法组合串行级联的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曲线是进行海豚种群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方法将对海豚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帮助。同时,利用本方法提取出的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曲线,仿照海豚哨声信号进行仿生通信,是实现水声隐蔽通信的有效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提取流程图;
图2为海豚哨声信号时频图;
图3为采用最大值提取法得到的基频频率值曲线图;
图4为判决式e(m)′>βP0中β等于2时得到基频频率值曲线图;
图5为采用动窗加权平均滤波法得到的基频轮廓;
图6为采用圆筛滤波法得到的基频轮廓图;
图7为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得到的基频轮廓图;
图8为采用圆筛滤波法和卡尔曼滤波法串行级联滤波得到的基频轮廓图;
图9为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处理后的结果和残差;
图10为基波时频谱轮廓与二次谐波时频谱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豚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提取方法。
步骤1:对真实的海豚哨声信号作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海豚哨声时频信号Xm(k);
步骤2:通过表达式得到第m个数据块短时傅里叶变换结果的最大值e(m)、傅里叶变换后能量最大值e(m)对应的频率的采样点值index(m)以及在index(m)/2处对应的能量值e(m)′,通过判决式:e(m)′>βP0确定第m个数据块对应的哨声信号基频频率,当判决成立时,提取的第m个数据块对应的哨声信号基频频率采样点值为index(m)/2,当判决不成立时,提取的第m个数据块对应的哨声信号基频频率采样点值为index(m),其中,P0表示噪声的能量,系数β的值大于等于2;
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短时傅里叶变化的基频频率值进行滤波,进一步去除其中的野点,得到平滑的基频轮廓;
步骤4:对滤波后的基频曲线进行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得到一个连续变化的光滑哨声信号时频谱轮廓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6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材剪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手安全功能保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