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0190.4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宏;宋鸿武;程明;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1D8/00;C21D6/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碳配分 原理 冲压 烘烤 韧化钢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其化学成分为:0.2~0.5%C,0.25~1.5%Mn,0.2~0.6%Cr,0.2~1.0%Mo,0.1~0.8%Ni,0.2~1.2%Si,0.2~0.5%Al,0.002~0.004%B,0.02~0.03%Ti,0.5~1.5%Cu,S<0.01%,P<0.01%,Fe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其特征在于,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400℃,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200℃,实现热冲压烘烤韧化钢在室温下具有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其特征在于,优选地,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为200℃~300℃,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为50℃~150℃。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板料加热奥氏体化,而后立即转移至热冲压设备上进行冲压成形、保压淬火后出模冷却至室温,工件组织为马氏体+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而后取出工件,放置在车身烤漆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炉中烘烤,使之发生碳配分,使得残余奥氏体稳定,最终获得稳定的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使工件综合性能与传统Q&P钢性能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烘烤温度使碳在残余奥氏体中进行配分,热冲压烘烤韧化马氏体钢具有较低的Ms和Mf点,以使烘烤处理的温度处在碳配分温度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奥氏体化过程指的是在电阻炉或燃料炉中对板料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冲压过程在压力机上进行,与热冲压生产过程一致,通过热冲压使得板料成形、模内淬火后出模冷却至室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在车身烤漆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炉中烘烤,烘烤处理利用工业上的车身烤漆过程,温度在100~300℃,时间在10~90min。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为盐浴炉、马弗炉、电阻炉或者车身烤漆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配分原理的热冲压烘烤韧化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奥氏体化温度为900~980℃,奥氏体化时间10~40min;模内保压淬火时间为10~60s,模内保压淬火过程的平均冷速为30~50℃/s;烘烤处理温度在150~250℃,时间在3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01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