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07789.2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波;程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环路 oam 数据 保护 方法 | ||
1.一种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改变OSPF协议栈的前提下,在双节点环组网方式的基础上,在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添加一条链路,并且将该链路添加到本地域中,使本地域组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当本地域中有站点出现故障时,本地域还是一个整体,各个站点之间依然能正常交换路由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添加一条链路指: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再虚拟一条逻辑链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添加一条链路指:当骨干汇聚节点下挂一个本地域的情况时,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针对每一个本地域增加一条光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添加一条链路指:当骨干汇聚节点下挂一个本地域的情况时,将两个骨干汇聚节点相连的两个接口同时通过VLAN区分成不同的逻辑子接口,每个逻辑子接口属于不同的ospf域,使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的光路上自然形成一条或者多条由vlan逻辑子接口对形成的逻辑通道,这些逻辑通道都承载在原有的物理光路上;
将其中的一条逻辑通道的一对逻辑子接口配置到本地域中,使两个骨干汇聚节点可以通过该条逻辑通道在本地域内实现直连,使得本地域真正成环,并且不改变骨干域原有组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VLAN区分成两个逻辑子接口,形成两条逻辑链路VLAN1和VLAN2,其中VLAN1属于骨干域,VLAN2属于本地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区分本地域和骨干域的路由交换数据,在原有数据帧添加一层VLAN信息,在解析数据的时候用来区分数据所属的逻辑子接口,然后根据逻辑子接口所在的OSPF域进行相应的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个骨干汇聚节点之间添加一条链路指:当骨干汇聚节点下挂多个本地域的情况时,在通过创建逻辑链路的方式来实现多个本地域接入环上站点的保护时,由于一条逻辑链路是由一对逻辑子接口形成,所以所有站点创建的逻辑子接口的总数为逻辑链路总数的两倍,并且所增加的逻辑链路能使各个需要保护的本地域接入环真正独立成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改变OSPF协议栈的前提下,通过创建原端口的逻辑子接口,并且在收发数据包时通过VLAN来区分各个逻辑子接口所在的OSPF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节点环路由OAM数据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逻辑子接口与OSPF域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网管下发,协议栈接收命令后解析然后将二者绑定;
端口域配置同样通过网管下发,因此通过字段区分原端口和逻辑子接口,协议栈存储到FLASH中的域配置信息格式不用改变;
由于原端口被分成了多个逻辑子接口,当收到数据的时候为了区分数据包应该送往哪个逻辑子接口,将原线上数据的私有帧头部分进行改变,在其中增加一层VLAN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77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