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手术术前、术中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5745.6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程沛;李军;梅玉峰;王海鹏;单乐群;李蕴;廖博;孙宏慧;钱济先;马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手术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脊柱手术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脊柱手术术前术中定位器。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作为骨科的一大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椎间盘镜、椎间孔镜辅助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展,微创化和精确化脊柱外科手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精确的术前术中定位,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人体拥有33块椎体,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另外5块骶椎和4块尾椎成年后相互融合。如果术前、术中定位不精确可能造成漏切、误切,使手术时间延长,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再手术风险增加[1,2]。目前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术前术中透视、造影或拍片定位法。在术前留置克氏针,或在手术暴露的间盘水平置一穿刺针,侧位透视或拍片,从标志椎计数,即可知定位针所在间盘与病变间盘的关系,从而定位手术部位;术中在估计病变的间盘内注入造影剂拍片,也可定位[2,3];近年研制的脊柱定位器采用多段钢丝定位的方法,但贴附性较差,X线投照后可能产生较大误差,且单脊柱两线条定位不够精确,且制备较复杂[4]。另外,术前局部透视下病变部位穿刺注射亚甲蓝,带穿刺针头拍片定位法此方法适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方法是术前1天在透视下在脊柱后中线病变间盘水平置一腰穿针,深度约在棘上韧带内,注射亚甲蓝约0.5ml,带穿刺针拍正侧位片,也可穿刺到病变的椎板上注射亚甲蓝定位[5]。据平片显示可知针尖所在的棘突间隙,术中所见亚甲蓝处即为平片显示针尖位置,按此计数可定位。这些方法定位精确性差,单节段尚可,多节段固定可能因定位错误造成误切或漏切,术中需要延长切口,造成更大的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创伤、出血量及麻醉风险,不利于患者恢复[2,3]。
其次,根据局部体表标志解剖特点定位,结合术中所见病理特征证明定位是否正确。脊柱可利用的解剖特点定位,颈椎(Cervical C):C2棘突最大且有分叉,可做为定位标志,由此向下计数;C7棘突在整个颈椎中最突出,可做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这些对于颈椎后路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颈椎前路手术,环状软骨的位置相当于C5-6平面,肩胛舌骨肌与胸锁乳突肌交点也相当于C5-6平面,因解剖变异,此方法定位不够精确。胸椎(Thoracic T):人体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胛冈内缘连线过T3棘突,肩胛下角连线过T7棘突。术中按此定位不准,因术中体位改变可发生变化。腰椎(Lumbar L):平脐画线过L3,两侧髂后上棘连线通过骶1,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过L4棘突,腰椎的体表定位法因可多方面参考,准确性相对较高[2,3]。
综上,这些定位方法不精确,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尤其是颈椎和胸椎手术,术中若导致切口误切或漏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出血量,延长手术麻醉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对于老年人,可能带来生命威胁。另外,随着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椎间盘镜、椎间孔镜的大量应用,对术前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57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牙科的负压智能控制抽吸机
- 下一篇:一种带保护套的双头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