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0112.2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2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吉井教明;石川亮太;长江雄太;畑中桂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并将这些构件彼此隔振连结起来的隔振连结体或隔振支承体,公知有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等。此外,作为隔振装置的一种,还有如日本特开2006-11852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向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方构件上的内轴构件上外套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方构件上的筒形的外托架,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上述内轴构件和外托架弹性连结起来的筒型隔振装置。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筒型隔振装置中,由内轴构件和外托架之间的抵接构成限制上述内轴构件和外托架的在与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机构,因此,要将外托架做得足够厚,以确保较高的变形刚性。
但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厚壁大径的外托架形成为在整周范围内包围内轴构件外周侧的筒形状,因此,隔振装置的重量容易变大,需要进一步轻量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8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以轻量紧凑的构造也能确保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的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记载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述的各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结构要素在可能的前提下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来采用。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隔振装置,其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和外托架弹性连结起来,上述内轴构件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方构件上,上述外托架在该内轴构件的外周侧沿周向延伸,装配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方构件上,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外托架具有在上述内轴构件侧开口且沿该内轴构件的轴向延伸的槽状部,该内轴构件和该槽状部由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起来;并且,形成有贯通该槽状部的底壁部的贯穿孔,另一方面,在该内轴构件上设有朝该槽状部的底壁部突出且贯穿于该外托架的该贯穿孔中的贯穿部;并且,在该贯穿部的比贯穿于该贯穿孔中的部分靠顶端侧的部分设有朝该贯穿部的外周侧扩展的限位部,由该限位部和该槽状部之间的抵接构成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限制该内轴构件相对于该外托架向该贯穿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相对位移量。
采用按照这样的第一技术方案构造的隔振装置,外托架的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粘接固定部分形成为与筒形相比周向长度较小的槽形的槽状部,因此,能谋求外托架的轻量化。由此,能够将由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构件支承的外托架的共振频率设定为比来自振动传递系统的输入振动的频率高的频率,能够防止来自振动传递系统的输入振动因外托架的共振而被放大。
此外,与外托架为筒形的情况相比,在具有槽形构造的外托架中,难以利用内轴构件和外托架之间的抵接限制内轴构件和槽状部的底壁部之间的离开位移量。在此,将内轴构件的贯穿部贯穿于贯通槽状部的底壁部的贯穿孔中,使设于贯穿部上的限位部自外周侧与槽状部的底壁部抵接,从而构成了限制内轴构件和槽状部的底壁部之间的离开位移量的限位机构。由此,即使外托架采用在内轴构件的外周侧沿周向局部延伸的槽形构造,也能防止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过大变形,充分确保其耐久性。
此外,通过内轴构件的贯穿部和外托架中的贯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抵接,也能在槽状部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限制内轴构件和外托架之间的相对位移。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在上述外托架上,朝向与上述槽状部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突出设有能固定于构成上述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方构件上的装配部,该装配部配置于上述限位部的周围。
采用第二技术方案,对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固定粘接部分而言,槽状部的开口部设在与装配于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构件上的装配部相反的一侧,从而使外托架中的远离装配部的顶端部分轻量化,能谋求减小惯性(加速度/力)而改善振动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以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为基础,其中,上述装配部形成为包围上述贯穿部的筒状,上述限位部容纳配置于该装配部的内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理工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理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0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开关柜用接地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