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化悬浮微生物种衣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86828.5 | 申请日: | 2014-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武占省;凃亮;李春;何艳慧;杨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5/04 | 分类号: | A01N25/04;A01N25/28;A01N63/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悬浮 微生物 种衣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种衣剂,尤其是涉及微胶囊化悬浮微生物种衣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农用生物制剂生产技术领域。
发明背景
生物型种衣剂是利用拮抗微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发酵、剂型加工制成的种子包衣剂。生物型种衣剂能够很好的改善种子与土壤的相容性,架构有益的微生物环境,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增长、增强抗逆能力。使用范围广,能广泛适用于各类农作物种子。在自然界中分解快、无残留、无污染,安全性好,无论对人畜还是对种子均无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开发生物种衣剂,部分代替化学种衣剂的使用已成为目前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利用生防真菌、细菌等拮抗微生物制成生物制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促进生长。将这些生物制剂已成功地引用到种衣剂中,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开发生物种衣剂为生物防治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目前,我国研究生物型种衣剂较成功的是浙丰牌ZSB生物种衣剂,已于1990年获得专利。一般能使水稻增产 5%-7%、玉米 8%-10%、小麦 5%-10%、油菜 5%-10%、西瓜 10%以上,棉花、萝卜、蔬菜、豆类等的增产幅度在6%-10%,并且能减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恶苗病、红麻炭疽病、黄麻立枯病、玉米矮缩病、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病害。此外,有研究表明,将ZSB生物种衣剂与GA混合包衣玉米种子,表现出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屈中华等以木霉菌T23的REMI突变株发酵液为主要原料配制生物型种衣剂处理黄瓜种子,结果表明该生物型种衣剂能够明显提高黄瓜幼苗对白粉病的系统抗性,对白粉病相对防治效果达70%(屈中华,薛春生,刘力行等.生物型种衣剂诱导后黄瓜叶片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87-6489)。方新等研究的BA生物种农剂是由多种分别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细菌和放线菌按一定比例复合配制而成,活性成分主要为维涅兰德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混合配制而成(方新,王志学,冯健.BA生物种衣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5(1):55-56)。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分解空气、土壤中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养分,增加作物吸收土壤中养分的能力,使作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发病率低,抗逆性强等良好效果。
然而,生物种衣剂中的活性成分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化学助剂的影响,往往会产生抑菌作用,造成生物种衣剂的有效菌含量较低、达不到要求,且生物种衣剂的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存在持效时间短、稳定性差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实际推广应用。
农药微胶囊剂型作为一种农药缓释剂,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方法,可以使得农药有效成分高度分散成几个到几百个微米的颗粒,通过用高分子化合物包覆和固定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包裹强度的微胶囊。微胶囊剂型是当今农药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1)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具有控制释放性,其一,减少施药次数,延长施药间隔,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用药费用。其二,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压力。(2)改善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在微胶囊制剂中,由于其具有囊壁材料的保护作用,阻止了制剂内部的化学物质跟环境成分的接触。使得制剂的更加的稳定,保证了药效的发挥。(3)具有较长的贮存期,由于微胶囊剂的特殊制剂构成,避免了光、热、空气、雨水、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农药活性有效成分的分解或流失,使得微胶囊剂比起常规的剂型具有更长的贮存期。(4)延长持效期,微胶囊剂型中有效成分以较长时间进行持续释放,使得药效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微胶囊制备技术在农药剂型中属于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将势必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6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