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79726.0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王振地;王玲;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G01B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混凝土 表面 剥落 程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工程及试验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因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而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还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开发,地热工程等中的重要材料。随着混凝土在工业中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评定结果需要更准确、相应的评价方法就需要更科学。
在我国,为防止混凝土路面冬季积雪影响道路交通正常运行,避免交通事故,常在路面上撒除冰盐、除冰液来消除融雪。因而除冰盐、除冰液会不可避免地与混凝土路面接触,造成混凝土的表面剥蚀破坏。因此在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中,表面剥落程度是考察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用来评价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方法是按照GB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4抗冻实验中4.3单面冻融法(或称盐冻法)部分的内容进行评定的。这种方法是将混凝土放入单面冻融试验箱中进行反复的冻融循环,最后通过计算混凝土在整个冻融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也就是混凝土表面剥落物的质量占原混凝土质量的百分比来评价混凝土的表面剥落程度。这种方法由于试验过程中解冻时间的不同、失水速度的不同、测量时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不同等多重不稳定因素,会使试验结果发生较大偏差,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这种方法只能评价混凝土表面剥落的平均程度,但实际上,混凝土表面的剥落程度是不同的,剥落严重的地方在同等试验条件下会更容易遭到侵蚀而剥落得更严重。此方法不能全面真实地评价混凝土表面每个点的剥落情况,对后续确定劣化后混凝土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和劣化最薄弱点,以及进一步计算氯离子渗透深度不能提供准确数据,实际应用意义大打折扣。实现此评价方法的设备是单面冻融试验箱,该设备体积大、不便于搬运、造价高昂,使用时对试验条件要求苛刻,试验时间长、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装置,包括下端敞口的长方体车架,有一T型架设在车架上部的框架梁上并垂直于框架梁的一组对边,T型架的下端伸入车架内并通过转轴连有探头架和连杆,探头架的另一端有竖直向下的探针,连杆另一端连有记录板。
所述探头架由与T型架的各边都垂直的横梁和与横梁垂直并竖直向下的竖杆组成,所述探针设在竖杆的下端。
所述横梁上设有配重块。
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不超过10kg。
所述车架下端安装有车轮。
所述框架梁上表面设有与所述T型架下表面设的滚轮相配合的滑动槽。
所述连杆靠近记录板的一端设有记录笔。
所述记录笔为铅笔、圆珠笔、钢笔。
所述记录板上设有纸张。
本发明提供的测量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装置体积小、便于搬运和携带、操作简易、试验结果易于观察。通过各部件的机械传动,可直接反映试件表面的粗糙度,减少中间测量的误差,省去烘干称重程序,加快了试验结果的得出速度。本发明的装置精度可以达到0.01mm,能够为后续测定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值,确定劣化后混凝土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和劣化最薄弱点,以及为进一步计算氯离子渗透深度提供准确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装置测得的长度差Ra与剥落量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测量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装置是利用了各部件之间的机械传动,通过探头沿发生剥落的混凝土表面经过,并把其表面的轮廓通过与探头连接的转轴和连杆等反映到记录板上,再通过测量表面轮廓的长度并与剥落前表面轮廓进行比较即可得到混凝土表面剥落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作的任何变动都将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9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垢物在线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立式计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