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中英文录入速度的速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73334.3 | 申请日: | 2014-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贤飞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中英文 录入 速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计算机、PDA、电脑学习机、电子词典、手机、车载设备和软键盘上输入中文、英文及字母符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入法品种繁多,一般可归纳为纯形类、拼音类、音形类、形音类;带形细分为按部件,按笔画;拼音有全拼、双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处理字词上屏时,如果不是唯一码,都是编码加空格上屏字词。这时空格使用率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一简,二简,三简都有重码,空格是确认第一位置字词上屏的方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按键次数,从而影响录入效率。
2、汉字录入方案中都是以连击为方式进行录入,每次录入一个码元决定了无法对一简,三简这样的奇数码元和二简,四简偶数码元做特殊处理。
3、单击方式码元输入必须是顺序的,无法同时按键。
4、编码都是使用26个英文字母无法分区分大小写,如果使用大小写将有52个字母码元。
5、空格只是作为确认上屏的功能键,不能当作码元参与编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录入效率的方法。它将在不改变现有汉字编码方案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的录入速度,并大幅降低按键次数,增大编码空间。配合软件对键盘按键的重定向功能,使其录入指法流畅高效,从而提高录入精准率。
本发明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独特技术:
1、一码上屏技术。一般的输入法一级简码采用的是按一个键再按空格,这样一个字至少要按两键才能打出来。为提高打字速度,本方法当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只按一个键时,对应的汉字直接输出,不要空格键确认上屏。
2、三码上屏技术。传统的输入法打三级简码是按三下键再按空格上屏,等于按四键。本方法通过用户输入的是三码后直接上屏字词,有效的降低了录入三简的25%的按键率。
3、并放技术。目前的速录软件大多采用多键并击方式提高打字速度,只识别多键一起按下的情况,本方法通过两键及以上的按键一起放开为条件识别为并放;即按下多键后一起放开。这样有效加大了码元的编码空间。例如:ai=爱、ai=矮、ai=艾,我们单击顺序按ai时单键放开输出“爱”,同时按ai时输出“矮”,单击顺序按下ai后一起放开输出“艾”。
4、键盘重定向双键盘技术。目前单击输入法按键与设备定义的按键是一一映射的,按a输出a、按1输出1。本方法通过键盘重定向技术可实现按1输出s。在普通键盘上,以qwertasdfgzxcvb这15个键为左界限,以yuiophjkl;nm,./为右界限将键盘一分为二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键盘;利用单击与并击结合实现左右各输出26个小写字母和各输出26个大写字母。对键盘映射表格如下:
码元是要输出的编码字母、左按键是左手那15个键位或单击、或并击可输出映射的按键;右手键同理。比如我想输出q,左手按q键输出q,右手按p键也输出q。对于大写码元的输出映射表如下:
5、单码顶屏技术。本方法利用的是并击一次输出双码元,也可输出单码元的特点(奇码元、偶码元);对编码长度大于四的作不同处理。比如有下面三个编码:“bajy=北京”、“bajysy=北京市”、“d=的”,从第四码开始,如果并击输出sy就变成bajysy,这时锁定的是“北京市”;当单击输出d就变成bajys,这时直接输出“北京的”,即将“北京”顶上屏后再输出一简“的”。本发明利用奇偶码元特性,实现了单码顶屏,不仅降低了按键次数,还增大了编码空间,减少重码。
6、左右键一简。通常我们使用现有的输入法,26个字只能输出26个一简,但本方法通过区分左右手按键可实现104个一简。比如左手按q输出q对应“起”,右手按p输出q对应“平”;左手按qv输出Q对应“且”,右手按mp输出Q对应“其”。在以前26个一简的基础上扩大到26*4=104个一简。
7、普通键盘并击时空格作为码元的方法。本发明打破了以往普通键盘上空格只能用于确认字词上屏的用法,将空格可作为编码的一部分,如:“s j=时间”、“sj=手机”是不同的编码,s与空格一起按下不放再按j后放开输出“时间”,s与j一起按下不放再按空格输出的是“手机”。本方法有效提高了空格的有效利用立,使空格键“变废为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贤飞,未经黄贤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3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