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多重身份验证的汽车防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68530.1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庄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艺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识别 技术 多重 身份验证 汽车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尤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多重身份验证的汽车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启动及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均是由发动机控制单元来控制的,只要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到上游传来的可启动发动机的指令,就可控制汽车正常运行。这样以来,在汽车钥匙被盗的情况下,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到上游传来的可启动发动机的指令后依然能控制汽车正常运行,不利于汽车防盗。现在,汽车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解决上述问题尤为重要。
公开日为2011年2月23日,公开号为2017512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总线功能的指纹及语音识别的汽车启动系统,包括通过CAN总线相连的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GPS导航控制模块、DVD控制模块、仪表总成控制模块及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车身控制模块和车载的防盗报警设备相连,DVD控制模块内连有蓝牙适配模块,仪表总成控制模块内安装有指纹和语音识别指示灯。汽车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和指纹门锁系统也都连在CAN总线上。使用该实用新型后,汽车发动机必须通过指纹和语音的双重识别才能发动,大大提升了汽车的防盗安全级别,而且避免了携带钥匙及万一遗失钥匙的麻烦。同时实现“不用动手、不用用眼”的声控操作,有效改善驾车安全性。
但是现有技术中只是以指纹本身数据作为识别标准,这就使得一些非法用户通过伪造假指纹模型、仿真指纹等欺骗手段而对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识别造成冲击,为机动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当今社会已亟需一种能够提高机动车指纹识别的防伪性,并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及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对汽车使用者进行多重身份验证的防盗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多重身份验证的汽车防盗系统,该系统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同时又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指静脉信息,保证了所采集到的指纹及指静脉信息的合法有效性,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机动车的安全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多重身份验证的汽车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单元由发动机控制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指纹采集识别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体温感应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指纹采集识别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体温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发动机控制模块包括发动机主电脑板、ACC点火检测单元、汽车点火油路断电开关和汽车点火电路断电开关,所述的ACC点火检测单元、汽车点火油路断电开关和汽车点火电路断电开关分别与发动机主电脑板电连接,所述的指纹采集识别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体温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通过CAN总线将信息传输到发动机的主电脑板,人脸识别模块、指纹采集识别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和温感应模块均集成嵌装在汽车方向盘的中部置物腔体内,其中: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信息,包括微型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控制模块;
指纹采集识别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包括采集头和指纹识别控制模块,采集头完成指纹采集经指纹识别控制模块转变为电信号;
指静脉识别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用户的指静脉信息,包括用于导引手指放置位置的导向槽,在导向槽周边的近红外光灯组,在导向槽下部设有对手指静脉进行拍摄的微型摄像头;在导向槽底部设有红外线脉搏波检测传感器和用于对所述摄像装置进行拍摄过程的控制、拍摄数据的处理及对所述脉搏波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控制模块;
体温感应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用户的体温信息,以确保通过指纹采集识别模块和指静脉识别模块所采集到的实时信息是有效的;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该机动车合法使用者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指纹采集识别模块和指静脉识别模块所采集的面部图像信息、指纹信息及指静脉信息的信息特征值以及该机动车合法使用者的手机号码;
通信模块包括GPRS短信发送单元,用于将识别后的结果反馈到该机动车合法使用者的手机号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艺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艺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包装染发剂专用铝箔材料之制法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