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3708.3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王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道达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零件 防漏 检测 装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检口(11)、PLC控制器、焊件托架(4)、驱动装置(5)及传感器(6),其中,驱动装置(5)设置于壳体(1)内部,进检口(11)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进检口(11)正下方形成检测空腔,焊件托架(4)与所述驱动装置(5)连接,驱动装置(5)驱动所述焊件托架(4)移入或移出所述检测空腔,当所述焊件托架(4)移入所述检测空腔时,所述焊件托架(4)托载焊件(8),当所述焊件托架(4)移出所述检测空腔时,所述焊件(8)掉出所述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所述传感器(6)设置于壳体(1)内部,并靠近托载于所述焊件托架(4)的焊件(8)上要求焊接的焊接零件(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点点数设定器(3),所述焊点点数设定器(3)用于设定每个焊件(8)要求的焊点点数,所述PLC控制器接收点焊机输出的焊接点数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焊件(8)托载于所述焊件托架(4)上时,所述焊件(8)并未完全进入所述进检口(11)正下方的检测空腔,或者,在进检口(11)边缘向下设置阻块,所述阻块对托载于所述焊件托架(4)的焊件(8)起限位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件计数器(2)、通讯联锁装置、复位按钮(7)及警报装置(9),每完成一个焊件的检测,所述焊件计数器(2)加1,点焊机和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通过所述通讯联锁装置进行连接,所述复位按钮(7)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警报装置为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继电器和电磁阀,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
6.一种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检焊件放入进检口,并放置在焊件托架上;
S2:传感器检测焊件是否漏焊焊接零件,如果漏焊,将焊件返回到点焊机进行补焊焊接零件,直到传感器检测出无漏焊焊接零件;
S3:控制器根据点焊机输出的点焊次数和设定的焊件焊点点数判断所述焊件是否漏焊焊点,如果漏焊,将焊件返回到点焊机补焊焊点,直到控制器判断出无漏焊焊点;
S4:移走焊件托架,焊件掉出检测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若所有传感器(6)检测到在焊件(8)上的待焊接部位均具有焊接零件(81),判定为无漏焊焊接零件,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检测到焊件(8)上的待焊接部位缺少焊接零件(81),判定为漏焊焊接零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如果点焊机输出的焊接点数小于设定的焊点点数,判定为漏焊焊点,反之则没有漏焊焊点,所述的点焊机输出的焊接点数为点焊机在一个焊件(8)上焊的焊点点数,对应地,设定的焊点点数为焊点点数设定器(3)上设定的焊点点数,或者,所述的点焊机输出的焊接点数为点焊机在焊件(8)上焊的焊点点数累加的和,对应地,设定的焊点点数为焊件计数器(2)得计数值加1后再与焊点点数设定器(3)的设定值的乘积。
9.一种焊接零件防漏焊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进检模块:其将待检焊件放入进检口,并放置在焊件托架上;
传感器检测模块:其检测焊件是否漏焊焊接零件,如果漏焊,将焊件返回到点焊机进行补焊焊接零件,直到传感器检测出无漏焊焊接零件;
控制器判断模块:其根据点焊机输出的点焊次数和设定的焊件焊点点数判断所述焊件是否漏焊焊点,如果漏焊,将焊件返回到点焊机补焊焊点,直到控制器判断出无漏焊焊点;
出检模块:其移走焊件托架,焊件掉出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道达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道达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37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