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用同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6688.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久米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和合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23/02 | 分类号: | F16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器用 同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用同步装置。该变速器用同步装置通过自伺服作用提高同步性能,减少阻碍同步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即推动件摆动时的阻力。在毂(18)的缺口(18f)的轴向端部四角形成有能够将旋转方向上的力转换成轴向上的力的斜面(18h、18i、18j、18k),在该缺口(18f)和套筒(24)的内侧设有在四角形成有斜面(28e、28d)的推动件(28),自同步环(16)接受摩擦转矩的推动件(28)在毂(18)与推动件(28)的斜面之间将转矩转换成轴向上的力并推压同步环(16)。推动件(28)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28k)与位于毂(18)的缺口(18f)的引导面(18m)接触并被该引导面(18m)引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车辆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齿轮切换)时利用由同步环产生的摩擦转矩增大自套筒向同步环的推压力来提高同步能力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这样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通过使产生于同步环的摩擦转矩的一部分摩擦转矩经由大致H字形的推动件作用于毂的斜面来确保自伺服(日文:自己サーボ)作用,并且在套筒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推动件与毂的斜面彼此不接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有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构成的同步装置:插入到形成于推动件的中央部的沿径向贯通的孔内的球形体与形成于套筒的内表面的凹部卡合,在套筒沿轴向移动时使球形体和推动件一起沿轴向移动而推压同步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上述两个以往例中的推动件始终与环状的套筒的内表面(花键、槽部)接触并一边被套筒的内表面引导一边相对于该套筒进行摆动。因此,推动件被设置为将圆筒沿该轴向分割而成的形状。即,在专利文献1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中,利用C状的弹簧向套筒的内表面对推动件施力,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同步装置中,用于收纳球形体的保持件的径向内侧的底面与毂的缺口的底部接触,在中央的孔内插入有保持件的推动件利用止挡件以能够相对位移的方式安装于保持件,并在随着轴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按压于套筒的内表面,无论在上述哪种情况下,均成为推动件的外表面被按压于套筒的内表面而与套筒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
其结果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换档时进行摆动时,由于推动件轴线与套筒的轴线发生错位,所以在推动件的外表面与套筒的内表面(花键的侧端等)之间产生阻力,由此,该阻力成为同步作用的摩擦转矩向毂的斜面传递时的阻力,而无法充分提高利用推动件所获得的同步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09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854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由于推动件为圆弧状,因此这成为该推动件摆动时的阻力而阻碍同步性能的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阻碍通过自伺服作用提高同步能力的作用的主要因素减少而具有更高性能的同步装置。
本发明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的主要特征在于,使推动件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与形成于毂的引导面接触,以使阻碍通过自伺服作用提高同步能力的作用的主要原因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和合金株式会社,未经协和合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6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