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903.7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时全;张瑞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明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46 | 分类号: | C01B21/46;C01G3/10;C02F1/04;C02F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铜 废液 回收 硝酸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包括浓硫酸储罐、酸洗废液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储罐、酸洗废液储罐的底部出口分别设置有定量泵、并连通至加热单元的内腔,所述加热单元的内腔内布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结晶物出口管道,所述加热单元的上部出口顺次布置有蒸馏瓶、精馏单元,所述蒸馏瓶的上部出口连通所述精馏单元的下部进口,所述精馏单元的上部出口外接冷凝单元的上部的内腔入口,所述冷凝单元的下部的内腔出口导管接入硝酸成品罐的下部,所述冷凝单元的外腔内设置有流动的冷水,所述浓硫酸储罐和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酸洗废液储罐和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结晶物出口管道设置有第三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瓶、精馏单元的上部空间设置有内凹的温度计槽,所述温度计槽内分别放置有温度计,温度计主要是测定蒸汽梯度温度,便于调整加热单元内腔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的外腔的底部设置有冷水入口,所述冷凝单元的外腔的顶部设置有冷水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成品罐为密闭装置,所述硝酸成品罐的顶部设有管路外接至至少一段酸气捕集装置,所述酸气捕集装置内为蒸馏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成品罐连外接至所述酸气捕集装置的管路设置有第四阀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单元的顶部出口通过导流管连通至所述冷凝单元的上部的内腔入口,所述精馏单元的顶部出口高于所述冷凝单元的上部的内腔入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泵也可为流量计。
8.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如下步骤:
1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第三阀门,测定同时酸洗废液、成品硝酸的浓度,根据退镀过程中酸洗液的浓度要求进而调整混合液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浓硫酸和酸洗废液的总量比,之后通过定量泵将浓硫酸和酸洗废液导入加热单元,由于液体受热扩散,因此利用加热器使液体温度升高,使得两者在加热单元的内腔中混匀。
2控制加热单元温度至100℃~140℃,蒸馏出硝酸蒸汽,使得硝酸蒸汽经精馏单元精馏浓缩高浓度硝酸蒸汽,并经冷凝单元冷凝后进入硝酸成品罐中。
3混合液在加热单元中经过高温加热发生置换反应并在加热单元、蒸馏瓶中发生蒸馏结晶,其中浓硫酸储槽和酸洗废液储槽液体流量用定量泵控制,蒸馏结晶形成硫酸铜,加热单元、蒸馏瓶中反应析出的含结晶水硫酸铜晶体沉淀到加热单元底部,根据含结晶水量的不同可显现不同颜色的分层,工艺中持续加入浓硫酸,并有部分浓硫酸沉入加热单元底部,使硫酸铜晶体失水并在加热单元的底部形成白色无水硫酸铜晶体,当达到一定量,打开第三阀门,使得白色无水硫酸铜晶体通过结晶物出口管道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入的酸洗废液温度为30℃~50℃,与浓硫酸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降低加热单元的所用电能,减少热损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含硝酸铜废液中回收硝酸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运行过程中,打开第四阀门,利于硝酸冷凝液排入硝酸成品罐,其中酸气经过导管进入至少一段酸气捕集装置,收集槽中为蒸馏水,便于逸出酸气充分吸收,避免污染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明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明宽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9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