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7823.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桂方亮;徐浩;许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10 | 分类号: | F16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连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管接头。
背景技术
两个管道通常需要通过管接头来连接。在一些需要频繁安装和拆卸管接头的场合,如汽车生产车间,汽车生产车间需要大量的使用循环水,在这些场合,通常使用软管连接各个用水管道,最常用的管接头是卡箍。安装时,先将卡箍预装到软管上,再将软管外套到用水管道上,最后旋转卡箍的螺母以收紧卡箍从而将软管卡紧在用水管道上;拆卸时的操作则与上述过程相反。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螺母的拧紧和松开均需使用工具,由此导致在这些管接头需要频繁安装拆卸的场合,卡箍等管接头的使用较为繁琐,拆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卡箍等管接头因为需要使用工具安装拆卸而导致的拆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接头,包括阳插头和阴插头,所述阳插头的一端内套于所述阴插头,所述阳插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阴插头上活动连接有手动件和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在所述手动件的驱动力作用下具有锁紧位置和拆卸位置,在所述锁紧位置处,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定位部的套接行程上,且所述阳插头和阴插头密封套接,在所述拆卸位置处,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定位部的套接行程之外。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手动件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锁紧件。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手动件为指压板,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板,所述锁紧件有两个,所述指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性板各连接一个所述锁紧件。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指压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指压板设置于所述锁紧件的相对两端。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定位部为环状凸起件,所述弹性板搭接于所述环状凸起件上。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定位部为环状凸起件。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锁紧件上朝向阳插头套接方向的一侧设有能够与所述环状凸起件相配合的导向面。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阴插头的内孔包括一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中径向尺寸较大的孔为第一通孔,所述阶梯孔中径向尺寸较小的孔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环状凸起件相配合;
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密封圈;
或者,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封圈,且相邻的所述密封圈之间设置有衬套。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第二通孔内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弹性压紧套。
上述的管接头,所述阳插头上和所述阴插头上均设置有管道套接导向部,所述管道套接导向部位于所述阳插头上和所述阴插头上远离所述套接部位的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管接头,通过在阴插头内设置可以活动的手动件和锁紧件,阳插头上设置定位部,通过手动件来移动锁紧件,使得锁紧件在锁紧位置处阻挡于定位部的套接行程上,且阳插头和阴插头处于密封套接状态,以使得阳插头无法脱离阴插头,而在拆卸位置处,锁紧件位于定位部的套接行程之外,并不阻挡定位部,使得阳插头能够脱离阴插头。手动件仅需人手就能移动,这样,本发明就不需要使用工具即能实现阳插头和阴插头的安装和拆卸,拆装效率较现有技术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阳插头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阴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和阴插头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阴插头内部部件的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阳插头;11、定位部;2、阴插头;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弹性压紧套;241、导向部;242、U型槽;25、密封圈;26、衬套;27、容置槽;28、开口;3、锁紧装置;31、指压板;32、锁紧件;321、导向面;33、弹性件;4、管道套接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