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文档精确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719.2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6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阳斌;经锋;郭阳勇;李晓龙;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文档 精确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RFID的文档精确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位于目标范围内的各个文档表面分别固定RFID标签;其中,所述RFID标签用于唯一标识与所述RFID标签固定连接的文档;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RFID标签;
S2,划分所述目标范围,得到子目标范围集合{第1个子目标范围、第2个子目标范围...第N个子目标范围};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对于所述子目标范围集合内的任意一个子目标范围j,其中,1≤j≤N,均重复执行子步骤S2-1,S2-2,得到全部相邻区域映射图集合{第1相邻区域映射图、第2相邻区域映射图...第N相邻区域映射图};其中,第1相邻区域映射图与第1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第2相邻区域映射图与第2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第N相邻区域映射图与第N个子目标范围对应;
S3,对所述全部相邻区域映射图集合中的各个相邻区域映射图进行拼合操作,得到所述目标范围的全部相邻区域映射图;
其中,子步骤S2-1和S2-2分别为:
S2-1,对于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设置与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的阅读器的角度集合{α1、α2...αx};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对于所述角度集合内的任意一个角度αi,其中,1≤i≤x,均执行子步骤S2-1-1、S2-1-2和S2-1-3,得到与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的第j相邻区域映射图集合{第j-1相邻区域映射图、第j-2相邻区域映射图...第j-x相邻区域映射图};其中,第j-1相邻区域映射图与α1对应,第j-2相邻区域映射图与α2对应,第j-x相邻区域映射图与αx对应;
S2-2,对所述第j相邻区域映射图集合中的各个相邻区域映射图进行拼合操作,得到与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的第j相邻区域映射图;
其中,子步骤S2-1-1、S2-1-2和S2-1-3分别为:
S2-1-1,当所述阅读器的角度为αi时,所述阅读器在固定时间长度内向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发射能量为ω的激发信号H次;并根据下述公式计算与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对应的各个所述RFID标签的响应成功率L;
所述响应成功率L=K/H,其中,H为阅读器向第j个子目标范围发射的能量为ω的激发信号的次数;K为每一个所述RFID标签成功接收到所述激发信号并成功向所述阅读器响应自身RFID标识的次数;
S2-1-2,按响应成功率L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与所述响应成功率L分别对应的RFID标签,得到相邻特征信息;
S2-1-3,根据S2-1-2得到的所述相邻特征信息建立与角度αi对应的第j-i相邻区域映射图。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S1之前,还包括:对所有所述RFID标签分别进行同性标定。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S1中,向位于目标范围内的各个文档表面分别固定RFID标签之后,各个所述RFID标签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子步骤S2-1-1中,所述ω位于20分贝到30分贝之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子步骤S2-1-1中,当所述阅读器的角度为αi时,所述阅读器在固定时间长度内向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发射能量为ω的激发信号H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阅读器根据各个所述RFID标签的反馈信号判断是否存在不完整读取的RFID标签,如果存在,则根据所述不完整读取的RFID标签的数量确定能量增量Δω,然后向所述第j个子目标范围发射能量为ω+Δω的激发信号;其中,不完整读取的RFID标签为:能够接收到所述阅读器发送的激发信号,但只能够向所述阅读器返回不完整的RFID标识信息的RFID标签。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Δω位于1分贝到2分贝之间。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子步骤S2-1-2还包括:当存在至少两个响应成功率相同的特定RFID标签时,按照RSSI值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各个所述特定RFID标签,所述RSSI值为所述阅读器接收到的所述特定RFID标签反馈信号的强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7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