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室渗碳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3548.6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宏万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0 | 分类号: | C23C8/20;C23C8/44;C23C8/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室 渗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腔室渗碳罐。
背景技术
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氰化)。气体渗碳是将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液体渗碳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603”渗碳剂等;碳氮共渗(氰化)又分为气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固体碳氮共渗。
近年来,出现了高浓度渗碳工艺,与传统工艺在完全奥氏体区(温度在900~950℃,渗碳后表面碳质量分数为0.85%~1.05%)进行渗碳不同,它是在Ac1~Accm之间的不均匀奥氏体状态下进行,其渗层表面碳浓度可高达2%~4%。其结果可获得细小颗粒碳化物均匀、弥散分布的渗层。其渗碳温度降至800℃~860℃温度范围,可实现一般钢材渗碳后直接淬火;由于高浓度渗碳层含有很高数量(20%~50%)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故显示出比普通渗碳更优异的耐磨性、耐蚀性,更高的接触与弯曲疲劳强度,较高的冲击韧度、较低的脆性及较好的回火稳定性。该工艺还具有适用性广、对设备无特殊要求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竞相研究与开发。
由于在渗碳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得工作完成后设备的冷却形成了一定的困难,且渗碳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对设备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了生产中的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室渗碳罐,以克服现有高温的冷却以及压力所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腔室渗碳罐,包括罐体、抗压层、加热室、中间隔断层、冷却室,其特征在于:罐体内部四周设有抗压层,中间隔断层将罐体分为加热室与冷却室,外部温控装置位于罐体的右部。
所述的加热室是由耐高温隔热层与底部加热装置构成的。
所述的冷却室内部设有冷凝器、排气管道,与外部温控装置相连。
所述的抗压层是由柔性石墨垫片构成的。
所述的耐高温隔热层是由陶瓷纤维毯构成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设备冷却时可以通过冷凝器对设备进行快速的冷凝,而且抗压层可以有效的减少双腔室渗碳罐在工作时对罐体的压力,有效的保护了设备,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热室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凝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抗压层--2、加热室--3、中间隔断层--4、冷却室--5、外部温控装置—6、耐高温隔热层-7、加热装置--8、冷凝器--9、排气管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双腔室渗碳罐,包括罐体1、抗压层2、加热室3、中间隔断层4、冷却室5、外部温控装置6,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部四周设有抗压层2,中间隔断层4将罐体分为加热室3与冷却室5,外部温控装置6位于罐体1的右部。
实施例2
所述的加热室3是由耐高温隔热层7与底部加热装置8构成的。
实施例3
所述的冷却室5内部设有冷凝器9、排气管道10,与外部温控装置6相连。
实施例4
所述的抗压层2是由柔性石墨垫片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宏万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宏万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