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3231.2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空心 清淤 工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桩基施工中的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建筑物的高层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基础选用桩基基础,而预制空心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桩基施工中预制桩被深埋于地表以下按照技术及规范要求,接桩需要对桩芯进行清理后进行接桩以与基础进行锚固结合,达到更好的力的传递。桩芯的清理情况直接影响灌桩芯的效果,所以桩芯清理一直是基础施工前尤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所以对桩芯清理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怎样能更好更快的对桩芯进行清理一直很受大家关注,根据现在很多对桩芯清理的一些技术及方法还有一些实用工具研究及现场实际操作实验,发现基本都需要以下几道工序:清土(石块、淤泥等杂物)—抽泥浆(污水)—洗壁—再抽水—涂浆(界面剂等),需要五道工序。普通清理工具只能满足其中一道工序,其他工序需要人工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不但效率低而且人工消耗量大,所以一套综合多功能的工具将解决这一难题。
因此已知的桩芯清理工作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用性较高、操作简便、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用性较高、操作简便、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包括清淤铲及其后台支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淤铲包括铲头,铲杆和铲柄,其中:铲杆为中空钢管,其一端与铲头固焊,另一端与铲柄连接;铲头的顶端设有二片第2扇叶形状钢片,其分别对称固焊在铲杆顶端的两侧以便于进入泥土,距第2扇叶形状钢片5-15cm设有二片第1扇叶形状钢片,两片第1扇叶形状钢片分别对称固焊在铲杆的外管壁上,且第1扇叶形状钢片的圆弧半径>第2扇叶形状钢片的圆弧半径;在距第2扇叶形状钢片20-30cm处的铲杆管壁圆周上设置喷水孔;铲杆之间设有活动接头以调节整个铲杆的长度,活动接头处设有手柄以上下拉动铲杆清洗空心桩内部;
所述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包括水箱,水泥浆箱和水泵,其中水箱和水泥浆箱通过各自的阀门用水管相连接后与水泵连通,最终分别与污水排水口和清淤铲连接口连通,且在水泵管道的两端设置水管回路;在水管管路中设置阀门。
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其中所述铲杆是厚壁DN32镀锌钢管,铲杆的每节长度1米带有连接丝扣。
一种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只需一人进行水泵的开启及阀门的开闭操作;
b、将清淤铲插入预应力空心桩内,两名操作人员操作清淤铲进行第一道工序清土,随着深度的增加过程中调整清淤铲杆长度;
c、达到预应力空心桩的预定深度后,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开启水泵打开冲水阀门,进行预应力空心桩孔清洗,清淤铲操作人员不断进行上下拉动铲杆以保证所有位置均进行清洗;
d、清洗完成后,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人员关闭冲水阀门,打开抽水阀门,将预应力空心桩孔内污水抽出;
e、喷水泥浆,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关闭抽水阀门打开喷浆水泥阀门进行喷水泥浆,清淤铲操作人员不断调整清淤铲,保证喷浆均匀;
f、使用完后关闭喷水泥浆阀门,打开冲水阀对水泵及水管、铲杆进行冲洗,防止水泥浆硬化产生堵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清淤铲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易上手,只需一个人便可轻松操作,可以反复使用;
2、预应力空心桩内清淤工具具有多功能特征,更为直观的解决了各工序之间的连续性,可综合前几道工序为一次性解决;
3、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淤铲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1扇叶形状钢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淤铲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淤铲的后台支持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