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2841.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3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强;姚杰;谢长生;吴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045 | 分类号: | G11B7/0045;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存 光盘 刻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大数据时代数据容量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存储系统的容量、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巨大的挑战。而使用光盘存储数据是一种廉价的数据长期保存方式。
现有刻录过程,需要先把待刻录文件或目录集合合并成为光盘镜像形式,保证文件集合的实际容量小于光盘容量,并且需要事先构建光盘元数据区信息,包括记录文件集合中每个文件在光盘上的位置。然后通过光盘刻录驱动器把光盘镜像刻录到光盘中。这一过程需要为光盘镜像提供额外的缓存。
现有的方式一方面可能导致待刻录数据在制作镜像时被非法存取,另一方面也导致光盘刻录过程较长,并且可能需要人工干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由于现有刻录方案需先要把待刻录文件集合合并制成光盘镜像文件,然后再进行刻录,使得数据不安全且刻录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所述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待刻录文件读入内存中;
将内存中待刻录文件加载到光盘刻录驱动器中,直接刻录到光盘数据区;
在内存中生成各个已刻录文件的元数据;
当刻录完成后,从内存中获取光盘中所有已刻录文件对应的元数据并写入光盘的元数据区。
另一方面,所述无缓存光盘刻录装置包括:
文件读入单元,用于将待刻录文件读入内存中;
文件刻录单元,用于将内存中待刻录文件加载到光盘刻录驱动器中,直接刻录到光盘数据区;
元数据生成单元,用于在内存中生成各个已刻录文件的元数据;
元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当刻录完成后,从内存中获取光盘中所有已刻录文件对应的元数据并写入光盘的元数据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无需先把待刻录文件集合合并制成光盘镜像文件或者事前生成元数据区,然后再进行刻录,而是直接把待刻录文件依次通过光盘刻录驱动器刻录到光盘中,基于这种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可以实现自动流水刻录,减少不必要的镜像文件制作中间环节,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光盘的整体刻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3光盘分区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无缓存光盘刻录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无缓存光盘刻录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技术方案适用于光盘刻录系统,包括批量光盘、一个或多个光盘刻录驱动器、内存和存储控制器。所述光盘刻录驱动器通过后端数据通道和存储控制器相连,内存与所述存储控制器连接,所述光盘可以通过自动或者手工的方式装载到光盘刻录驱动器中。本发明无需先把待刻录文件集合合并制成光盘镜像文件或者事前生成元数据区,然后再进行刻录,而是直接把待刻录文件依次通过光盘刻录驱动器刻录到光盘中。本发明减少了中间步骤,提高了可靠性;由于不需要等待所有刻录文件读入内存,制作镜像文件以及元数据,减少了不必要的镜像文件制作中间环节,减少光盘整体刻录时间。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缓存光盘刻录方法的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步骤S101、将待刻录文件读入内存中。
步骤S102、将内存中待刻录文件加载到光盘刻录驱动器中,直接刻录到光盘数据区。
步骤S103、在内存中生成各个已刻录文件的元数据。
比如若是udf260文件系统,每个文件写入光盘后,在内存中要记录该文件的文件入口File Entry,包括长度、访问时间、ICB标签等,如果有目录,每个目录要有文件标识描述符File Identifier Descriptor等。
步骤S104、当刻录完成后,从内存中获取光盘中所有已刻录文件对应的元数据并写入光盘的元数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2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语音识别控制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