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塞挤压直喷式油泵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38795.7 | 申请日: | 2014-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坤 |
| 主分类号: | F16N13/04 | 分类号: | F16N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挤压 直喷 油泵 | ||
技术领域:
一种柱塞挤压直喷式油泵是注油箱内的的主要部件,特别是适宜于铁路道岔用上用来注油以及其它行业机械设备用的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上由于道岔频繁的动作,为了防止道岔磨耗和保证道岔可靠动作,因此就需要经常给道岔和外锁闭部件注油,这种工作往往都是靠人工去完成,为了解决给道岔注油的问题,在道岔上加装油泵给道岔注油,但是目前使用的油泵均采用气压式,使用时得需要泵压好几次才能将油泵出,不能保证每次动作油泵就能将油泵出,有的一旦出油就很难止住一直不停的流,若采用电源开关控制式及其它方面技术,不但成本高而且也达不到每次出油的使用要求,因此,上述市场上流通的油泵和现有技术就无法满足铁路道岔上注油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柱塞挤压直喷式油泵,将油泵安装在油箱内,使该油泵上的柱塞每挤压一次就能保证油泵出油一次,不但能控制出油量的多少,而且又能很快将油止住,以方便于在铁路道岔上和其它行业中安全可靠的使用。
本发明由油泵缸体、柱塞环、缸盖、柱塞连接杆、环形出油管所构成,将柱塞环与柱塞连接杆通过轴销连接后置入油泵缸体内,缸盖由中间的圆孔从柱塞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与油泵缸体旋紧固定,环形出油管与油泵缸体的出油孔连接。
使用时,将柱塞挤压直喷式油泵安装在储油箱内,柱塞连接杆与外界连接,通过外界的作用力带动柱塞环在油泵缸体内做上或下运动,当柱塞环往上运动到油泵缸体上部时,储油箱里的油就会流入到油泵缸体内,当柱塞环由油泵缸体上部往下底端运动时,油泵缸体的油就会通过经环形出油管将油喷出。
所述的油泵缸体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由油泵缸体外部的底端沿缸体垂直往上至一定高度与油泵缸体内横向贯通,出油孔由油泵缸体内底端至外横向贯通,缸体上端设有螺纹。
所述的柱塞环上设有密封环,柱塞环中部凹形口设有销孔。
所述的缸盖中部设有贯通的圆孔,周边设有螺纹。
所述的出油管呈环形状。
所述的柱塞连接杆两端设有销孔。
本发明的优点是:1、可以保证每次挤压都能将油泵出;2、调节柱塞环在缸内的运动距离可以控制出油量;3、结构简单,生产制作方便成本低,容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柱塞环压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
本发明由油泵缸体(1)、柱塞环(2)、缸盖(3)、柱塞连接杆(4)、环形出油管(5)所构成,将柱塞连接杆(4)的一端插入柱塞环(2)中部的凹口通过轴销(8)连接,连接后的柱塞环(2)置入油泵缸体(1)内,缸盖(3)由中间贯通的圆孔中从柱塞连接杆(4)的另一端穿入与油泵缸体(1)旋紧固定,环形出油管(5)与油泵缸体(1)的出油孔(7)连接后往缸体的上方绕制为环形状或U形状,出油管口的高度应高于储油箱内最高储油量的高度,油泵缸体(1)外部底端沿缸体垂直往上的进油孔(6)距缸体底部要留有间隙。使用时,将柱塞直喷式油泵安装在储油箱内,柱塞连接杆(4)根据不同的使用状况与外界连接,当储油箱里油量高度高出油泵进油孔(6)时,通过柱塞连接杆(4)在外界作用力的带动下使柱塞环(2)往上运动,当柱塞环(2)的底部超过进油孔(6)时,这时靠储油箱里油的压力经进油孔(6)将油流入油泵缸体(1)内,随着柱塞环(2)继续向上运动,又靠这个行程空间所产生的吸力加速将油吸入油泵缸体(1)内,这样就能使当储油箱里油量高度低于进油孔(6)时也能继续将油吸入缸体里。通过柱塞连接杆(4)在外界作用力的带动下使柱塞环(2)往下运动,当柱塞环(2)超过油泵缸体(1)中部的进油孔(6)时就将进油孔(6)封堵住,这时缸体里由进油孔(6)以下至出油孔(7)之间这个空间的油就由油孔(7)经环形出油管(5)被强行喷出。使用中,可根据油泵的动作频率确定进油孔(6)的高度和设置量的多少,加工时,如果缸体厚度薄不便在缸体上垂直打孔时,也可将进油孔(6)在油泵缸体(1)中部直接与缸体外部横向贯通在缸体外端连接上油管,连接后将油管另一管口弯曲引至油箱底端,调节柱塞环(2)向下挤压的行程可控制出油量,以保证在各种不同环境下符合铁路道岔及机械设备可靠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坤,未经张振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8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