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甲基丁香酚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37790.2 申请日: 2014-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4090043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8
发明(设计)人: 廖惠云;庄亚东;石怀彬;曹毅;刘献军;李朝建;王珂清;张媛;韩开冬;朱龙杰;朱莹;刘琪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邱兴天
地址: 210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测定 卷烟 主流 烟气 甲基 丁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卷烟理化指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甲基丁香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丁香酚,又名丁香酚甲醚、左旋玫瑰醚、丁子香酚甲醚、O-甲基丁香酚、4-烯丙藜芦素、4-烯丙藜芦醚、丁香酚基甲基醚、丁子香基甲基醚、诱蝇醚,英文名为Methyl Eugenol(Eugenyl Methyl Ether)。CAS号为93-15-2,分子式为C11H14O2,分子量为178.23,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沸点249℃,相对密度1.032-1.036,折射率1.532-1.536,闪点99℃,溶于乙醇及油类。有清甜的丁香-茴香辛香气,似香石竹气息,香气较透发而持久,有茶样的温和辛香味。按照毒性等级分类,甲基丁香酚为中毒。按照MSDS数据资料,其LD50(大鼠,经口)为1179毫克/公斤,LD50(小鼠,腹腔)为540毫克/公斤。但是,甲基丁香酚的潜在危害已被国内外所认识,甲基丁香酚已经列入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的禁用物名单中。

对于甲基丁香酚的分析检测而言,在国外,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在一些香料植物中被鉴定和量化分析。在分析植物中的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时,所采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GC或GC-MS,以及HPLC。比如1985年,Carman A S等人使用GC方法对新鲜和冷冻胡萝卜中的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1988年,Archer A W使用HPLC方法对肉豆蔻树及肉豆蔻干皮中的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进行了量化分析;在分析植物中的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时,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依据样品基质的不同,主要有溶剂萃取(Schmelta,1967年),固相萃取(Yates and England,1982年),蒸气蒸馏(Lavoie et al,1985年),超临界流体萃取(Heikes,1994年),固相微萃取(Clark and Bunch,1997年)。此外,也有对烟草中的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进行分析的报告,比如1999年,Stanfill and Ashley使用SPME-GC-MS方法对比迪烟和丁香烟中的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是,对于卷烟烟气来说,由于烟气基质的复杂性以及目标物含量较低的原由,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的定量分析一直被认为是值得挑战的课题。1964年,Rodgman和Cook收集20560支无滤嘴卷烟烟气的粒相物,采用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分离鉴定出丁香酚、异丁香酚和甲基丁香酚。1966年,Schmelta收集1kg卷烟烟气粒相物(相当于50000支卷烟燃烧的产物),分析其中的肉豆蔻醚。1986年,Lavoie et al等人使用GC-MS方法对丁香烟中的丁香酚进行了分析测定。直至2000年,Stephen等人采用固相萃取-GC-MS方法,对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卷烟进行包括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等8种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并分析不同滤嘴通风度对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释放量的影响。其中在样品前处理时,按照目标物的不同含量,分成两部分,即萃取液不过固相萃取柱(Pre-SPE)和过固相萃取柱(Post-SPE)。

在国内,一些科研工作者对植物、化妆品以及香精香料中的烯烃基苯类芳香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如,1997年,王栋等人对北细辛不同生长期所含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定量分析。1999年,周长征等人采用内标法对国产药用细辛12个种共24个样品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2009年,吴婷等人建立了不同加香食品中以1,4-二溴苯和乙酸苯乙酯为内标测定天然有害物侧柏酮、龙蒿脑和甲基丁香酚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2012年,陈建伟等人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北细辛根及根茎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5.5%SFE萃取物和2.8%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从北细辛SFE萃取物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物总量的72.70%,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4.62%;从细辛挥发油中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53%,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3.02%。两种方法有6种成分完全相同,其中致癌物质黄樟油素SFE法比蒸馏法低2.8倍。2012年,朱晓兰等人建立了超声溶剂提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相结合的提取、净化前处理技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烟用添加剂中的侧柏酮、龙蒿脑、胡薄荷酮、甲基丁香酚、香豆素、6-甲基香豆素和7-甲氧基香豆素等8种烷基苯类香味有害物。周相娟等人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水中甲基丁香酚的分析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7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