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5845.6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良;郭正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膜片 应用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邻接于第一表面且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与一第三区域。第一区域连接第一表面,第二区域连接第一区域,第三区域连接第二区域。光学膜片包括一第一微结构与一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位于第一表面,且包括多个气泡结构。第二微结构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包括多个凸出部及多个凹陷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微结构的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显示器已广泛地运用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等领域。为了使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能够传递至整个显示面板,传统上是利用传统射出、挤出成形等制程,来制作导光板,以使光线能够传递至整个显示面板。
然而,传统射出、挤出成形等制程会使导光板的厚度受到限制,不容易达到厚度0.3mm以下的目标。此外,导光板在薄形化的趋势下,更凸显了纹路(mura)与热点(hotspot)的现象,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观赏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膜片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其利用激光切割制程在光学膜片的表面上形成微结构,能有效解决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也能兼顾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邻接于第一表面且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与一第三区域。第一区域连接第一表面,第二区域连接第一区域,第三区域连接第二区域。光学膜片包括一第一微结构与一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位于第一表面,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气泡结构。第二微结构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包括多个凸出部及多个凹陷部。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光学膜片及一光源。光学膜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一入光面,第二表面为一出光面,第二表面邻接于第一表面且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与一第三区域。第一区域连接第一表面,第二区域连接第一区域,第三区域连接第二区域。光学膜片包括一第一微结构及一第二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位于第一表面,且包括多个气泡结构。第二微结构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包括多个凸出部及多个凹陷部。光源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显示模块设置于背光模块上。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A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在X-Z平面的侧视图。
图2B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在X-Y平面的俯视图。
图2C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在Y-Z平面的侧视图。
图3A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第一平面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B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第二平面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沿图2B中D-D’剖面线所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5绘示由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光学膜片后的行进路径的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俯视图。
图8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8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9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5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成超连续光谱的锥形光纤
- 下一篇:镜片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