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及包含该膜的摩擦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1204.3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0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同福;孙利佳;赵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26 | 分类号: | C08J9/26;C08L83/04;H02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孔 表面 微结构 聚二甲基硅氧烷 加工 方法 包含 摩擦 发电机 | ||
1.一种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固化剂混合均匀,然后进行除泡,从而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
(2)将步骤(1)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在基底上涂布均匀,然后向其表面喷洒固体颗粒,之后固化成型,从而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或者,将固体颗粒喷洒在胶带上带粘胶的一面,然后在胶带上带粘胶的一面涂布步骤(1)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之后固化成型,再将胶带揭下,从而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3)将步骤(2)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放入溶解液中,将其表面的固体颗粒溶解,从而得到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其中,在步骤(2)中,将步骤(1)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在基底上涂布均匀之后,先在70-80℃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加热10-30分钟得到半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然后再向其表面喷洒固体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70-100℃进行固化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的粒径范围是10微米至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的粒径范围是100微米至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1-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涂布在基底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或涂布在胶带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物的厚度为50微米至5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是水溶性无机盐颗粒、易溶于水的有机盐颗粒或者强碱性氧化物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液是水。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是酸溶性化合物颗粒、金属粉末或者金属氧化物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液是酸性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是两性金属氧化物或者两性氢氧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液是酸性溶液或者强碱溶液。
13.一种摩擦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或者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或者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或者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薄膜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
其中,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或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或居间薄膜层由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制成的具有多孔性表面微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2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