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1173.1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4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白在皓;郑新永;金裕倡;金暻准;金圣熏;尹熙洙;李重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13/36 | 分类号: | G03B13/36;G02B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鲁恭诚,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模块 及其 自动 聚焦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14年3月12日和2014年4月10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4-0029260号和第10-2014-004314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两个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用于调节焦距的致动器的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
背景技术
相机模块包括用于调节焦距的致动器。在这样的致动器中,致动器可包括用于产生电磁力的永磁体和线圈。然而,由于如上所述的致动器在根据永磁体和线圈的位置改变电磁力方面不具有均匀的线性度,所以可能难以精确地调节相机模块的焦距。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调节焦距的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
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相机模块中,在永磁体中形成中性区,从而可提高致动器的驱动可靠性和驱动线性度。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相机模块中,在永磁体的中性区中布置用于测量磁通量密度的感测传感器,从而可提高致动器的驱动可靠性和驱动线性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相机模块,所述相机模块的焦距通过包括永磁体和线圈的致动器被调节,其中,在永磁体的一部分上面对用于感测磁通量密度的感测传感器形成中性区,所述中性区空间地划分所述永磁体的第一极性区和第二极性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相机模块包括:永磁体,形成在镜筒处;线圈,被布置为面对所述永磁体;感测传感器,被布置为面对中性区,所述中性区形成在永磁体的第一极性区与永磁体的第二极性区之间;图像传感器,包括相位差感测部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相机模块的自动聚焦方法包括:计算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的图像的相位差;利用所述相位差计算用于对图像进行成像的焦距;计算镜筒的当前位置;将所述焦距与所述当前位置彼此比较,以确定镜筒的运动位移。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点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地被理解,附图中:
图1是用于描述自动聚焦(AF)模式的曲线图;
图2是示出了相位差AF模式和对比度AF模式的线性度的曲线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致动器的主要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致动器的主要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图3中所示的致动器的线圈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相机模块的控制关系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自动聚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将始终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另外,在下文中,“高度”是指沿着大致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宽度”是指沿着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
将参照图1描述自动聚焦(AF)模式。
在对比度AF模式的情况下,在移动电话的相机中使用致动器的自动聚焦模式可在不需附加装备的情况下执行自动聚焦。然而,在该模式下,在由于高像素密度而导致将被处理的数据的容量增大的情况下,会增加自动聚焦的控制时间。
自动聚焦控制时间可以是影响对即时动作成像的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红外线的AF模式或者利用相位差(PD)的AF模式可减少自动聚焦控制时间。然而,由于为了使用该方法需要附加的硬件,所以会使在小型终端(例如,便携式电话)中使用该方法变得困难。因此,本申请人开发了PD-AF模式,所述PD-AF模式在无需附加硬件的情况下通过在图像传感器中适当地设置位置传感器而计算散焦量。为了便于参考,在相机模块中,AF时间的差异可以是大约0.2S。
以下,将参照图2简要地描述相位差AF模式的现存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