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面磨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3233.5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4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6 | 分类号: | B24B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磨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材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端面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飞机产品在对接装配过程中,需要对飞机部件的工艺分离面进行修配磨削,在加工过程中,在工人修配磨削过程中,由于飞机产品工艺分离面尺寸较大,不能保证产品支持面较高的平面度,而影响到飞机部件的装配精度。手工磨削费时费力,从而影响了飞机装配精度,影响了飞机装配准确度,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端面磨削装置,能够提高磨削精度,保证飞机装配精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端面磨削装置,包括:
减速器04内部通过齿轮与转接杆09连接,转动减速器04摇杆带动转接杆09转动,分度盘08套在转接杆09上与转接杆09同轴转动,分度盘08左侧表面沿径向开有长槽,小支座10通过螺栓螺在分度盘08左侧表面的长槽上,且小支座10与分度盘08的螺接位置能够沿长槽移动;燕尾导轨底座11螺接在小支座10的上表面,燕尾导轨02位于燕尾导轨底座11之上,且燕尾导轨02能够在燕尾导轨底座11上左右移动,气动马达03镶在燕尾导轨02上,气动马达03左侧连接有转接头01,转接头01装配砂轮对加工件端面进行磨削,气动马达03右侧通过管路穿过小支座10、分度盘08、减速器04,与气动三联件06左侧出口连接,气动三联件06右侧入口通过接嘴05与气源连接,来自气源的气经过气动三联件06减压后传输给气动马达03,气动马达03在气源气的推动下带动转接头01转动;减速器04和气动三联件06置于大支座07上,大支座07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的,燕尾导轨02底部开有左右贯通的螺纹孔,一根长螺栓穿过燕尾导轨底座11,与燕尾导轨02底部的螺纹孔螺接,长螺栓转动带动燕尾导轨02相对燕尾导轨底座11左右运动。
具体的,燕尾导轨底座11侧面开有螺纹孔,一根限位螺栓螺接在燕尾导轨底座11的螺纹孔中,限位螺栓前端顶在燕尾导轨02底部侧面限制燕尾导轨02相对燕尾导轨底座11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预定位状态:通过转接杆09与定位飞机部件的夹具相连接,用来保证转接杆09与飞机产品轴线有较高的同心度。调整小支座10与分度盘08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转接头01相对转接杆09的转动半径,来调整所需要磨削的部位。(2)磨削状态,将车间常见的气源接于接嘴05,气源通过气动三联件06将有压力的气体送往气马达03,带动气马达03转动,转接头01上安装有砂轮,这也是对飞机端面进行磨削的主要工具。通过不断调节燕尾导轨02与燕尾导轨底座11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砂轮磨削的进给量,当调整好进给量后,可将燕尾导轨02锁死,从而保证了一定的进给量。通过摇动减速器04,来带动分度盘08转动,从而使砂轮沿着飞机产品轴线进行匀速转动,对产品支持面进行磨削。
创新后本发明专利采用了一种端面磨装置,能够解决由于飞机产品工艺分离面尺寸较大,不能保证产品支持面较高的平面度问题,保证了产品端面的平面度,提高了飞机装配精度,提高了飞机装配准确度,减少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反复使用,同时省力,而且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一种端面磨削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的燕尾导轨02与燕尾导轨底座11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面磨削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减速器04内部通过齿轮与转接杆09连接,转动减速器04摇杆带动转接杆09转动,分度盘08套在转接杆09上与转接杆09同轴转动,分度盘08左侧表面沿径向开有长槽,小支座10通过螺栓螺在分度盘08左侧表面的长槽上,且小支座10与分度盘08的螺接位置能够沿长槽移动;燕尾导轨底座11螺接在小支座10的上表面,燕尾导轨02位于燕尾导轨底座11之上,且燕尾导轨02能够在燕尾导轨底座11上左右移动,气动马达03镶在燕尾导轨02上,气动马达03左侧连接有转接头01,转接头01装配砂轮对加工件端面进行磨削,气动马达03右侧通过管路穿过小支座10、分度盘08、减速器04,与气动三联件06左侧出口连接,气动三联件06右侧入口通过接嘴05与气源连接,来自气源的气经过气动三联件06减压后传输给气动马达03,气动马达03在气源气的推动下带动转接头01转动;减速器04和气动三联件06置于大支座07上,大支座07高度可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