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1722.7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婷;雷新慧;徐婷;张建;母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瑞斯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先珍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品 中微囊藻 毒素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单环七肽结构的天然肝毒素,是水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蓝绿藻毒素。目前已知存在的最普遍、含量相对较多,毒性较大的MC主要是MC-LR。其他的如MC-YR、MC-RR、MC-LF、MC-LW也较为常见。 MC在阳光照射下非常稳定,但暴露在紫外线下可水解或发生化学异构、化学键合反应而丧失毒性,尤其当紫外线波长接近其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时,MC被迅速地降解。藻毒素很高的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毒素破坏,也不能将其去除。
MC广泛存在于作为饮水来源的富营养湖泊、池塘和河流等水体中。MC不仅能直接导致一些水生生物如鱼类、贝类及蚌类的患病及死亡,而且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家畜、家禽饮用了含有产毒藻种及藻毒素的水后,也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MC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危害人类的健康。MC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通过口、鼻、皮肤等途径摄入;通过饮水摄入;通过食用水产品或藻类食品摄入等,如鱼类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较高等级,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会在体内积累比环境水中含量更高的MC,从而给人群健康带来直接的安全隐患。因此,测定水产品中微囊藻的毒素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测试法,气相色谱法,酶联分析法,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法和细胞毒素研究技术等。生物测试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直观,但是却会消耗较多的毒素,灵敏度和专一性不高,最小研究线要用半致死量和致死量来衡量;联酶分析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检出毒素的不同同系物,但是对多种同系物的识别需要广谱抗体;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的缺陷是不能区分特异性的同系物,而细胞毒素研究技术则是生产工作量大,最小检出限为10~20mg/ml,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无需有机溶剂、测试快速安全、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使得样品处理技术及分析操作简单省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配置若干梯度浓度的微囊藻毒素的标准液,对其分别进行色谱分析,获得峰面积,并分别以所述梯度浓度和峰面积为横纵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2)吸取设定体积的样品溶液进行色谱分析,测定其峰面积,并通过步骤1)所述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的微囊藻毒素浓度。
优选地,所述色谱分析条件如下:
色谱柱:C18,250mm×4.6mm,粒径5μm;
柱温:35℃;
流动相:乙腈+水+三氟乙酸=(36+64+0.10);
流速:1.0ml/min;
波长:240nm;
进样量:20μL。
优选地,所述样品经过前处理获得,其步骤为:取出待检测水产品中富含微囊藻毒素的部分,然后醇取样品并对醇取后的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
优选地,所述样品溶液最后按以下公式计算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
式中:
C样——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单位为μg/g;
C测——测试溶液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单位为μg/ml;
V ——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m0——水产品的取样量,单位为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准确方便、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检出限为0.01μg/kg,且无需有机溶剂、测试快速安全、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能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还能够与液相色谱仪联用,可手动和自动操作,使得样品处理技术及分析操作简单省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配置微囊藻毒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样品前处理和对测试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并计算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四个步骤,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瑞斯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瑞斯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1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