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拟康氏木霉TZ-11菌株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6956.2 | 申请日: | 2014-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9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州;肖婷;杨敬辉;庄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3/00;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 地址: | 212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拟康氏木霉 tz 11 菌株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微生物菌株及其用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株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Z-11菌株、用途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植物病原真菌围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spp.)引发的葡萄、苹果、梨和草莓等的炭疽病,是设施农业农作物的主要病害。化学药剂防控是当前防治炭疽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多菌灵(carbendazim)、丙环唑(propiconazole)、双苯三唑醇(bitertanol)、抑霉唑(imazalil)、己唑醇(hexaconazole)、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m-methyl)、嘧霉胺(pyrimethanil)、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咪鲜胺(prochloraz)和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等。农户在作物炭疽病防治上大多使用上述的高效低毒药剂,但该类药剂作用位点单一(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在高防治频次下极易产生抗药性,且药剂间交互抗药性风险极高。生产上已屡屡出现防治失败的事例,说明炭疽病病原真菌已对上述当家化学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耐)药性,替代药剂的研发已刻不容缓。
相对于大田作物病害生物防治,葡萄、草莓等应时鲜果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在我国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用于防治炭疽病的生物农药专用制剂。已报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利用活体微生物来防控,如利用木霉菌属真菌(Trichoderma spp.)中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p.)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中的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荧光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酵母菌中的季也蒙毕赤氏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和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等来防治。运用活体微生物防治作物炭疽病的研究报道仅限于室内活性测定、温室防治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阶段。本发明提供的可有效防治炭疽病的拟康氏木霉菌株,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及和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防治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引起的炭疽病病害的菌株。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菌株在防治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引起炭疽病病害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围小丛壳菌侵染引起的葡萄炭疽病和草莓炭疽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一种利用上述菌株制备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一、为解决第一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拟康氏木霉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拟康氏木霉TZ-11(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Z-11),为该菌株已于2010年7月8号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3969。
本发明菌株的形态学及显微特征如下: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MEA)上生长快,25℃黑暗条件下培养4d菌落直径60-63mm,初期白色,后期因产孢呈灰绿色,质地絮状;背面浅褐色,无水溶性色素。分生孢子结构大量形成,产孢区均匀分布。菌丝壁平滑或粗糙,多分枝,具分隔,宽2.0-3.5μm;分生孢子梗壁光滑,主轴明显,对生分枝情况较少,宽2.0-3.5μm;产孢瓶梗多数2-4个簇生于分生孢子梗或其分枝上,基部柱状或略膨大6.2-15.0×2.0-3.5μm;分生孢子椭圆形,深绿色,壁平滑或稍粗糙,3.5-5.5×1.8-3.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疫链球菌及用其制备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核桃酸奶米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