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516.5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段立强;孙思宇;杨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6 | 分类号: | H01M8/06;F02C6/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co2 煤气化 加压 熔融 碳酸盐 燃料电池 复合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简称MCFC)复合动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动力系统CO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因而,CO2的捕获、封存以及利用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IGCC电站被誉为世界上最洁净的燃煤电站,当前研究的针对IGCC电站的CO2捕获技术主要有燃烧前捕获、富氧燃烧及燃烧后捕获,但每一种技术都会对系统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惩罚。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利用电化学过程产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此具有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且MCFC的高温排气温度适合透平、余热锅炉及汽轮机系统进行余热及功回收,因此可以组成回收CO2的高效能量系统。本发明提出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方案,在实现CO2回收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集成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煤气化单元、净化单元、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以及CO2回收单元,以实现低能耗回收CO2,并保持系统的高效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深冷空分单元的氮气出口与氮气膨胀机连接,氧气出口与第三分离器连接;第三分离器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依次与第一氧压机、气化炉、煤气冷却器、除尘单元、酸气脱除单元以及煤气膨胀机串联,然后接入第一混合器的一个入口,另一路与第二氧压机串联后接入后燃室;
混合器的出口连接到MCFC电池堆的阳极入口;MCFC电池堆的阳极出口连接到第一分离器的入口,第一分离器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接回第一混合器的入口,另一路进至后燃室的入口;
空气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到第二混合器的入口,第二混合器的出口连接到MCFC电池堆的阴极入口,MCFC电池堆的阴极出口与排气透平串联后连接到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排气透平的出口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进行余热回收;
后燃室的出口连接到第二分离器的入口,第二分离器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二混合器,另一路与燃气透平串联后连接到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的入口端;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的出口依次与冷凝器、二氧化碳压缩液化单元串联;
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的水出口接入煤气冷却器,换热后成为高压蒸汽通过蒸汽管道接回余热锅炉及汽轮机单元。
所述的MCFC电池堆的输出端与直流/交流转换器相连,输出电能。
所述燃气透平与第一发电机连接,并驱动其发电。
所述余热锅炉及汽轮机系统与第二发电机连接,并驱动其发电。
所述排气透平与第三发电机连接,并驱动其发电。
所述煤气膨胀机与第四发电机连接,并驱动其发电。
所述氮气膨胀机与第五发电机连接,并驱动其发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系统将煤气化后的净煤气作为燃料通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的阳极,阳极出口的未完全反应的燃料气一部分再回注到阳极入口,一部分进入后燃室与空分单元分离出的纯氧进行燃烧,得到的燃烧产物主要成分是CO2和H2O,避免了空气中大量的N2对CO2的掺混,便于分离,使捕集CO2的总能耗降低。一方面,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利用电化学过程产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此具有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另一方面,MCFC的高温排气温度适合透平、余热锅炉及汽轮机系统进行余热回收,因此可以组成回收CO2的高效能量系统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回收CO2的煤气化加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复合动力系统示意图。
图中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