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4552.1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0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易筑萱;陈亦伟;苏志中;王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高解析度(PPI)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均匀化亮度的高解析度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轻薄短小与节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如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 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 PC)与电视(TV)等。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包括一第一基板例如阵列基板、一第二基板例如对向基板以及一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此外,液晶显示面板更进一步包括主间隔物(main spacer)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维持固定的液晶间隙。由于主间隔物先制作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其中一者上,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组装后会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其中另一者接触,以发挥维持固定液晶间隙的功用。然而在组装过程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相对位置常会因为制程误差或其它不可预期的因素而产生偏移,使得主间隔物的位置亦会产生偏移。主间隔物的偏移会导致漏光,因此为了遮蔽漏光,在设置有主间隔物的次像素的周围的遮光图案的面积会大于未设置有主间隔物的次像素的周围的遮光图案的面积。然而,此一作法会使得不同的次像素的开口率的差异过大,亦即位于主间隔物周围的次像素的开口率会远小于不位于主间隔物周围的次像素的开口率,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甚至产生点状云纹(Dot mura)。因此,改善点状云纹现象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度为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均匀化亮度的高解析度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至少一主间隔物、一遮光图案层以及一像素阵列。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面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主间隔物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遮光图案层具有至少一突出部,其中主间隔物对应地与遮光图案层的突出部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叠,且突出部在垂直投影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主间隔物在垂直投影方向的投影面积。像素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像素阵列包括多个次像素,次像素排列成多条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次像素行,以及多条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次像素列。次像素列包括多条第一次像素列以及多条第二次像素列,突出部与第一次像素列在第二方向上重叠,且第一次像素列的所有次像素的开口率均小于第二像素列的次像素的开口率。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利用遮光图案层的局部偏移设计调整与主间隔物对应设置的次像素列的次像素的开口率,可以有效调整所有次像素的开口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使得不同的次像素的开口率的差异尽量缩小,因此可以大幅提升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为沿图2的剖线A-A’与剖线B-B’绘示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分布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分布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绘示了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分布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分布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显示面板
10 第一基板
20 第二基板
30 显示介质层
32M 主间隔物
34 遮光图案层
AR 像素阵列
12 共通电极
14 绝缘层
16 像素电极
16B 分支电极
32S 副间隔物
34S 突出部
CF 彩色滤光层
Z 垂直投影方向
SP 次像素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PR 次像素行
PC 次像素列
PC1 第一次像素列
PC2 第二次像素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位襟翼与缝翼翼尖制动器响应测试仪
- 下一篇:低泄漏整流器结构